敢不敢怀疑权威?——备课感悟

作者:教育信息网 2019-11-02 浏览:485
导读: 敢不敢怀疑权威? ——备课感悟 大学路小学 宋志贤 作为一个新老师,竟然怀疑课本上内容的安排有个别地方不合理,初次有这个想法的时候,我感觉我肯定是疯掉了,大象版科学...

敢不敢怀疑权威?

——备课感悟

大学路小学 宋志贤

作为一个新老师,竟然怀疑课本上内容的安排有个别地方不合理,初次有这个想法的时候,我感觉我肯定是疯掉了,大象版科学这套教材,郑州很多区都在用这套教材,我怀疑它不就是在权威吗?翻开教材,写给同学们的这段话都是科学院院士张泽编写我一个刚入教育界的新兵蛋子,敢怀疑这些大佬?但是思前想后,我还是想表达一下自己的看法,若有不妥,仅是个人不成熟的看法。

教材的编写应该照顾季节性问题。比如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热能考察之旅》,制作冰淇淋、探究体积变化之谜等活动若放到炎炎夏季岂不更好讲授,这些生活中的现象,这个时间去做冰淇淋有点奇怪,总觉得不是这个季节该干的事儿。因为是新老师,对教材不熟悉,按部就班讲,发现把自己给讲死了,其实这个第三单元在实际讲授中可以向前调整一下,刚开学时天气还比较炎热,讲这一单元时可能学生更容易体验,教起来也会比较轻松。

教材的编写应该考虑当前学生的心理发展状态。比如五年级第四单元《生命的旅程》,第一课《我从哪里来》,开始先讨论一个问题:爸爸妈妈的婚纱照里为什么没有你?你在哪里?你从哪里来?书中提示:妈妈说我是从路边捡来的。学生现在真的会这样回答吗?我最近认识了一个别的学校四年级的学生,我问:“孩子,你知道自己是哪里来的吗?”“俺妈生了我呀。”孩子说。把调查对象问到一年级的小朋友,孩子也知道自己是妈妈生的,这点设计明显不符合孩子的实际心理年龄。遇上选择这节课将公开课,怎样才能既有趣又符合孩子的实际年龄呢?师傅建议我直接切入主题,让学生通过照镜子和爸爸妈妈的长相进行比较,发现自己与父母的相似点,引出来自己是爸爸妈妈生的。教材只是我们进行教学的工具,要根据实际学生的水平和年龄特点来设计教学。记得上一次讲五官兄弟,我就是参照课本,没有什么创造性,要创造性进行教学,不能太死板,这也是因为自己经验不足。

教材编写应该注重知识的连接性与内在联系。记得以前在辅导班的时候,每周的教研,校长严格强调要按照教材编写的进行讲授,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清楚的记得我把“提土旁、王字旁、工字旁、牛字旁”这几个偏旁放在了一起讲解,因为我认为这几个偏旁都是字作为偏旁时“变横为提”的规律,写字也需要背贴,背下写字规律,这样在学生记忆的时候也有规律可言,但是在实际教材中“牛字旁与月字旁、矢字旁”在一课,其他三个偏旁也是与别的偏旁在一起,于是校长就狠着批评了我,说:“这个教材别的机构已经用了8年了,而且人家机构办的很好,千万不要怀疑权威,这套教材是很多专家研究编写的,你现在觉得教材不合理,是因为你对教材的研究不够透彻,等你的知识层面越来越高的时候,你会发现这套教材其实安排的非常合适。”于是乎,哑口无言,我课下询问了另一个老师,进行了交流,她也觉得教材编排不是很合适,但是因为培训班里学员的不确定性,也没法重新编排,于是这件事就这样没有结果结束了。

到底该不该怀疑权威呢?一套教科书编写出来肯定是很多专家商量的结果,教科书的内容,编排方式也不会适合所有的学校,农村学校和市区学校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水平都不一样,只能用教科书教、不能教教科书,像我在讲课之前,一定要做研究教材,做到心中有数,设计教学时多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认知水平,设计的活动要与自己的教学风格相匹配,这样才能把教科书教活了,权威可以被怀疑,但是首先自己应该先吃透教科书,理解教材这样编写的原因,再回头看看内容是否真的合适。


转载请注明出处:教育信息网,如有疑问,请联系(913415906)。
本文地址:http://www.longmaoba.com/post/17454.html

添加回复: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