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应不应该弯下“高贵”的腰
2019.11.5
一段时期以来,学校在治理校园环境方面下了一番功夫,每周评比卫生先进班级,颁发流动红旗,也得到了一定成效,校园日常打扫也比较正常,无论是校园大环境还是教室环境卫生都取得了较大进步。可到了期中考试这两天,随地乱扔糖果包装纸、棒棒糖小棒的现象又多了起来。我分析原因,可能是期中考试打乱编班,到了一个新环境,失去了原来班级的约束就放纵自己。总之一句话,我们的学生没有真正养成卫生习惯,平时仅仅是在严密的检查、监督下,不得不约束自己吧, 一旦离开教师的监督,一部分学生的坏习惯、坏习性马上暴露了出来,我们的慎独、克己教育做的还远远不够。
经过不断反思,我认为像学生习惯养成这类事情,单靠制度、检查、监督、约束是不行的。制度总有漏洞,监督总会缺位,除了他律,必须有自律才会最终把事情做好。
有一个电视画面一直我的脑海里闪现:湖北省宜昌市六中的七年级学生宁西澄,每次放学回家的路上,都把倒在地上的共享单车扶起,排放整齐,他这样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做了许久,才被马路边的视频摄像头发现。一个12岁的孩子得有多高的素养,就是我们成年人也很难做到。我一直在思考宁西澄怎么能够做到呢?一定是身边有人感召他,是老师?是家人?是爸爸妈妈还是爷爷奶奶,一定有一个榜样,光靠空洞的说教不可能形成渗透到骨子里的优秀素养。
身教胜于言教,行动的力量无穷。只有用行动去示范、去引领、去感召,让学生认同,去行动,然后去影响和带动更多的人,舍此别无他法。
学校政教处也曾经倡议“弯腰行动”:校园是我家,美化靠大家;我们校园的每一个人都要主动弯腰捡起地面上的一片垃圾。倡议非常好,但实际上除了政教处个别领导能主动弯腰外,更多的情形是:要么不管不问,熟视无睹;要么老师看见了,指一名学生捡起来扔到垃圾桶里。这样下来仍然背离了“弯腰行动”的初衷,被动的弯腰没有变成主动的素养,因此更不会产生引领、感召、辐射、带动的作用。
我曾经看到校园升级广场上卫生打扫不彻底,有一些碎小垃圾,我看学生已经上课了,就自己找来一把扫帚扫起来,一个教师路过批评我说:“校长的职责不是扫地,扫地的事应该安排别人做,如果连扫地这样的事儿都需要校长亲自做,那非把校长累死不可……”这种观点确实很有道理,良好的学校治理体系就应该啥事儿该是谁做谁做,校长不能缺位,也不能越位。 拐回头再说,一件动动手就能完成的事,校长安排副校长,副校长安排主任,主任安排班主任,班主任安排学生,又变成了无法从根本上改变的被动循环。许多事需要校长身体力行,率先示范,特别是像卫生意识这些说起来是小事,而实际上做起来是难事的工作,话说千遍,不如亲自一干。
原来学校办公楼上的卫生,包括二楼男女厕所和东西两个楼梯,都是委托给一个保洁工,保洁工已经七八十岁了,难免力不从心,干净程度不高。从今年暑假后,我倡导卫生门前三包,自己工作的地方自己打扫。走廊、楼梯分包给办公楼上的每个老师,办公楼上几十号人难道不能动手打扫一个卫生?排班把校长排在前面,带头打扫,做出样板。后来大家都积极行动了起来,整个办公的卫生比原来干净了许多。
日本著名企业家、哲学家键山秀三郎倡导的“扫除道”,把打扫除上升到了“清扫哲学”的高度,打扫能改变人心,事业,家庭,社会……平凡的小事一旦彻底做好,就能产生非凡的力量。我在想,校长必须带头弯腰行动,用真诚、朴实的行动去点燃师生的善念,一天,两天,三天,一年,两年,三年,必然会结出美丽的果实。不能动摇,不能在别人的声音里迷失自己。
有一个流传很久的故事。在海水退潮后,沙滩的水洼里成百上千条小鱼被困,一个小男孩捡起小鱼一条一条扔回大海,别人说:“孩子,这水洼里的小鱼成百上千条,你救不过来的。”小男孩说:“我知道。”“那你为什么还要去救,谁在乎?”孩子一边捡鱼一边回答:“这条鱼在乎,还有这条,这条……”
校长永远也不可能一己之力把校园捡拾干净,但每捡起一片就少一片,能带动一个人就带动一个人。教育的力量从来都不会完美和绝对,我在做永远强过我在说,行动就有收获,坚持必然精彩。
转载请注明出处:教育信息网,如有疑问,请联系(913415906)。
本文地址:http://www.longmaoba.com/post/176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