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数学预习一二三(一)
开始,我们班的预习作业是口头布置,没有进行检查,这样孩子的预习是否有效,作为老师也不确定,只能根据孩子课堂上的表现进行初步的判断,这带来的问题是孩子怎么才能知道自己的预习是可以的?更别说还有孩子的家长长期处在忙碌的工作状态缺少对孩子的陪伴和学习上支持。
最早了解到自己录制些“样品”发送至群中帮助家长了解到“如何做,怎样做”是在春晖路小学申老师的新任教师培训上,有意识要做点什么是我们班家长的一次发问“老师,能说一说数在田字格里怎么写么?”我这才意识到书本上的内容对于孩子、家长来说,只是一幅图、一个字,怎样书写,怎么观察,这都缺乏指导或者说怎么引导他们走进门里,否则预习只是雾里看花终隔一层。
至此开始,如何有效预习不时闪现在我的脑海里,初步的尝试是借助课余或者一节课的最后分钟领着学生读课题、观察图片、说说图片内容、列一列算式,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算的,然后是看一看《做一做》,说一说图意,如何列式等。但这个效果也是不能实测、有效追踪的。
网上的视频资源是我非常想要搜集的,但班班通中的微课视频不是很适合孩子自主预习。那视频资源该怎么找呢?一直未曾得解。自己录么?老师出镜孩子的代入感会不会不够,他们会不会有种不情愿?
突然萌发录一个孩子预习的小视频,是在一天放学时,有个姑娘的家长一直没有到,和她等家长的时候,突然想起为什么不请她录一个小视频呢?出于对孩子的尊重,视频中只有书、孩子的声音和一双小手边读边指。
这个视频的录制也给了我思索的空间,原计划一个视频录完整页内容,但在孩子讲述图片内容时发现,孩子的思路是清晰的,可语言是混乱的。在征求过孩子家人的同意后,也为了不耽误孩子的回家时间,分段进行了录制。第一个分段录制的几秒视频给了我一个缓冲的时间,就在第一个短视频录制之后,我立刻就决定下面的也分段录!抖音的15秒就有切换场景,那我们自己的视频为什么不干脆把每个场景单独列出呢?
第二天的数学课,只问了孩子一个问题,昨天有没有看这个视频?有七八个孩子举手,比我预期的要多,也足够分散,在前后桌交流自己观察到的内容时他们能起到引领的作用。这节课是我最轻松、也是进度最快的一节课,不仅完成了教学内容,也把书本的练习题完全处理了。
但这节课依旧有些我觉得模糊的地方,孩子的预习成果除了和同桌交流之外,怎么展示,才能调动他学习的乐趣、每天开开心心地预习?2个坐在后面的孩子好像离群的稚鸟,懵懵懂懂,恍恍惚惚,表情也在告诉我“老师,怎么了?”。一个孩子在数《做一做》的鸭子时死死咬住又来一只鸭子不松口,他的这只鸭子哪里来的,因为课间操的缘故也忘在课下问他了,是一个遗憾,再次感谢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转载请注明出处:教育信息网,如有疑问,请联系(913415906)。
本文地址:http://www.longmaoba.com/post/178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