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牛班的春天》观影之感
这部影片告诉我们,其实天底下根本就没有差生与优生之分,所谓的优生只是过早地表现得让我们成人满意,合乎我们成人的规矩而已,而所谓的差生也许正在与现实的不合,心灵的未成熟却向往成熟的矛盾做斗争,而年少的他们,在这人生脱变的关节,只要得到师长的轻轻一点,便可展翅高飞。而他们都能够遇到像马修这样的良师益友,那该多好啊!
这是一部法国电影,在中文里,‘放牛班’这个名词多为贬义词,放在中文的语境里,即是‘未来没有希望,只能回家放牛的一班人’。在当时的中国台湾,放牛班是一种俚语的称呼,所谓的‘放牛班’在台湾的教育制度里即是‘初中不升学的班’——专给那些被认为没有出息的差生开设,读完初中就进社会大学的班级,里面的学生基本上都是出生于社会最底层的家庭,里面的学生大多是贫苦人家。也就是我们中国大陆教育制度里的“普通班”。他们怎么会有春天呢?这部电影就出乎意料地讲述了放牛班的春天。
马修作为老师,身兼师长权柄,可并没滥用。他在对待犯下严厉错误的勒盖莱克,并没有以暴制暴,而是选择怀柔的手段,激发他的愧疚心以及同情心——但看影片中勒盖莱克守护在马克桑斯的病床时的愧疚神情。他在对待“天使的面容,魔鬼的身躯”的莫昂奇的时候,并没有选择防备,而是选择信托,明知道他不会管理班级,却依然委任他暂时代替自己管理班级的纪律。他对待所有学生的未来,没有选择标签格式化,而是选择去发现他们的亮点,并要为他们种下梦想的种子,最后他发现了皮尔迩的音乐天赋,并极力地规劝她的母亲为他报名音乐学校。
也许影片中的马修老师并非个伟大的人,他或许从没想过自己的教育方式会让学生成才成名,可他遵循的却是最高明的教育方式。回顾当下其实在我们的社会当中,我们不乏有放牛班,他们也许是学校里的差生,或是家里不被看好的孩子,他们总会被人标签化,或被拟兽化。差生被老师放弃,甚至劝退的现象一直存在,因他拖累了班里的平均分,破坏了纪律。也导致了一些青少年过早地感受到人情的冷暖,而有的不思进取,终也被老师的标签化成功地化成了名副其实,成为社会的危害或累赘。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其实天地下根本就没有差生与优生之分,所谓的优生只是过早地表现得让我们成人满意,合乎我们成人的规矩而已,而所谓的差生也许正在与现实的不合,心灵的未成熟却向往成熟的矛盾做斗争,而年少的他们,在这人生脱变的关节,只要得到师长的轻轻一点,便可展翅高飞。而在这个时期的孩子,拥有一个良师益友是多么重要的事啊。
我们应该向马修老师学习,懂得给以孩子信托,为这些所谓的差生赋予一份责任;懂得愧疚心、同情心对一个人的一生是多么的重要,因他是人性的光辉;懂得发掘他们的闪光点,并种下梦想的种子,因他是孩子未来的灯塔。
对孩子的教育,要有信托精神,知道他现在不行,但要相信他未来能行。对于不自信的孩子,还能给与他信任的托付,这是多么伟大的一件事啊。试想着若自己是班里纪律最差的人,突然被老师指名来担当纪律委员,你是否也在受宠若惊的情况下,而开始深信自己是个好学生呢?
对于孩子的性格,我们更多的是应该去发现他的闪光点,而非执着于追究他的缺点。万物两面性,人也不例外,更何况这些还未经人事的孩子,哪里知道这样成人眼里的是非观呢,他只会把我们成人按在他身上那丑陋的标签扩大化,直到变成名副其实而已。还是让我们把孩子的天赋找出来,点亮孩子未来的灯塔吧。
转载请注明出处:教育信息网,如有疑问,请联系(913415906)。
本文地址:http://www.longmaoba.com/post/178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