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了两位老师的课,让我有了一些思考,先一一记下,以后慢慢学习,慢慢研究,希望自己的课堂也能有所突破。 一、加强直观教学 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在张兆华老师的教学中,她在引出1/2这个分数后,用色卡纸剪成的苹果又演示了平均分得到苹果1/2的过程,使孩子们非常直观的在这个动态过程中体验了平均分、分两份、取一份。不用硬性的写在黑板上,孩子就能描述这个分出得到的过程,说明直观的演示十分必要。后面的“折一折”“涂一涂”及“创造分数”等活动,通过学生亲自折纸,涂色,让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对分数概念的理解。这也使我反思自己的课堂,有时觉得直观演示很麻烦就一笔带过反而使学生们对知识一知半解。比如利用点子图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竖式的算理时,一开始觉得只要方法会,能算对就可以了,但是课后作业反馈并不是很理想,其实是孩子对算理一知半解,只用枯燥的语言和文字没有用点子图等直观模型理解算理理解的深刻。数形结合思想一直是数学上一个很重要的思想,能帮助学生理解信息繁杂的题目,这个思想也应该是每个数学教师必备的思想,只有心中有思想,才能培养出更有思想的人。在张老师的课堂上我还发现,她让孩子通过操作去创造分数,认识分数,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学到知识,让学生经历探索与发现的过程,使他们在动手的过程中理解知识、掌握方法、学会思考。 二、注重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多向思维。 小学生学习几何形体知识属于直观几何阶段,课堂上史老师注重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实践,让学生在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等实际操作中,使自己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丰富自己的感性认识,掌握几何形体的特征,不断积累空间观念。如让学生小组合作,发现并逐步抽象概括出长方体的特征,由于加强动手操作,使学生丰富感知,积累了空间观念,形成概念。培养学生展开多向思维,是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的基础。教学时史老师注意引导学生多向思维,如长方体棱的认识,在学生已知道长方体有3组相对的棱后,李老师又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如果制作一个长方体框架,需要量出几条棱的长度?”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知道只需量出三条棱的长度然后用和乘4就可以了,这样12条棱又在学生脑中分成了4组,促进了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 三、构建生态课堂 生态的课堂就是让学生自己去获取知识,去解决问题,使学生处在真正的自主学习中。他们的学习能力得到了开发,为学生的发展而设计的课堂,就是生态课堂,而在生态的课堂里学生思维会得到最大程度的调动与释放。史老师课堂上小组活动中的细节值得我学习:孩子们以组为单位到讲台分享自己的发现,有负责发言的学生,有负责补充发言的学生,在受到其他组质疑后有负责补充本组活动表的学生,一切活动由孩子自己汇报自己交流自己改正,这才是真正的生态课堂。我感叹着孩子们的井井有条,不禁细细想,这不是与生俱来的本领,这需要一个有方法会指导的“师傅”,史老师在课前就已经进行了小组分工,得到“职位”的学生也在合作中更积极的去完成自己的任务,为整组的学习努力。张兆华老师这是这群孩子五年的数学老师,近水楼台先得月吧,会后就找张老师深聊了一番。孩子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从一年级她就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从三年级开始张老师就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孩子的聪明与模仿能力是我们想象不到的,日积月累的“练习”,每一次课上的辅导与指正,都是孩子有了明确的目标。正好,我现在所教三年级,受此启发,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让自己的课堂也能成为生态课堂。 |
转载请注明出处:教育信息网,如有疑问,请联系(913415906)。
本文地址:http://www.longmaoba.com/post/178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