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孩子需要你的帮助” 一封家长的来信

作者:教育信息网 2019-11-17 浏览:485
导读: “老师,孩子需要你的帮助” —— 一封家长的来信 前天接到了一位家长的私信,反映了孩子在班集体生活中所遇到的一些困境,本欲面谈,但碍于学校工作实在太忙碌,只能...

老师,孩子需要你的帮助”

—— 一封家长的来信

前天接到了一位家长的私信,反映了孩子在班集体生活中所遇到的一些困境,本欲面谈,但碍于学校工作实在太忙碌,只能作罢,微信里面用千百字沟通,形成文字,也便于记忆和事后翻阅,谨以为戒。

事件过程

Y同学妈妈告诉我,孩子目前对学校产生了排斥心理,不愿意上学,有点抑郁,从他画的图画上,她能感受到他内心的压抑,因为他画的全都是火箭和炸弹,是这些暴力的物体,他在释放着内心的愤怒。她认为他受到了周围同学们的敌意。有两件事情让她难以介怀。一是上周四的早上,临上班车时小Y同学妈妈发现他忘记带红领巾,于是就向周围的家长求助,看谁带了两条,借给他一条。小轩的奶奶说小轩的书包里有两条,可以借给他,但是小轩同学坚决不同意,眼看着小轩奶奶已经把红领巾从书包拿出来递给了小Y系上,小轩嚎啕大哭,诉说着小Y之前被老师批评毁坏红领巾,担心他会毁坏自己的红领巾,所以不愿意借给他。周围的同学也都过来指责小Y平时表现不好。小Y妈妈见状,只好作罢。这时小文同学过来,了解了前因后果之后,主动借出了自己的红领巾。原本以为这件事情已经平息,但没成想小Y同学告诉妈妈在上班车之后,小文同学过来要走了自己的红领巾,并说是小Y妈妈抢走了自己的红领巾,不愿意借给他。小Y妈妈说前一周小文同学没有戴红领巾,是小Y主动把自己的红领巾借给了他,现在他却不愿意借给有困难的小Y,这让她心里很难过。第二件事是周四下午,我拍了一张小Y同学位置下的纸片图片发给她,告诉她孩子把撕过的碎纸片扔了一地就直接出门排队了,孩子的卫生习惯需要提醒。小Y妈妈说她晚上问过了小Y,他说他离开座位时已经捡过了地上的垃圾,并放在了抽屉里,他也不知道为什么会洒在地上,可能是有同学走过去碰到桌子了,但是小Y妈妈说从图片上看这碎片散落的形状,不像是碰洒的,像是有人故意扔掉的。小Y妈妈说这两个事件都说明孩子在班级里面受到了一些不公正的待遇,同学们的起哄和批评让他备受心里的压力,她希望我能够帮助他在适当的场合表扬他,帮他扭转局面,引导同学们不再挤兑他。

(原文如下:吴老师,这么晚打扰了,有2件事我觉得有必要给您说说,不然一直梗在我心里想起来就很不舒服。一件事是本周四早上,我送孩子去坐班车忘带红领巾了,就向家长们求助,李昊轩奶奶说他们书包里有多的,就跟我一起上车去拿,昊轩一看是借给尚源,就说,老师老批评他,他老是玩红领巾,我不想借给他,但是他奶奶非要给尚源带上,于是昊轩就哭了起来,别的几个孩子也跟着开始说尚源表现不好等等的,尚源站在那里眼泪花花的,我的心里也跟着特别不舒服,我转向询问其他孩子有没有多带,这时封昊文听到了就举着红领巾过来了,我询问他能不能借给郭尚源,他问我李昊轩为什么哭了,我给他说了原因后,又问他能不能借给郭尚源用一用,(上个月我值班车的一天郭尚源也曾借给他一天,当时他把红领巾还给了我),他就说好吧,我就从他手里拿到了,但是他立刻又说,可是我还得带呢,我说你还有吗,他又从自已口袋里掏了一个出来。于是我就把李昊轩的还给了他。本来以为事情结束了,没想到晚上我下班回来,问他有没有还给人家,孩子话没说眼泪都出来了。尚源说,我一走,封昊文就去找他要走了红领巾,并说是你妈妈抢的,还说你会给我弄坏,孩子说我都没带呢,怎么知道就会给他弄坏?

另一件事,是昨天地上的纸的事。我接到您的微信,就想着回家好好说说他注意卫生,在了解了上一件事后,我就问了他地上的纸怎么回事,怎么往地上扔纸呢!孩子说,他已经捡过了。我说,是老师让你捡的吧。你扔地上多不卫生,多难打扫呀!孩子接下来疑惑地说,他的纸都在抽屉里放着,可能是谁撞到他桌子了,就又洒出来了!他还说,下课时他看见地上掉了几片,专门给捡起来放在了抽屉里,怎么就给碰出来了?我后来想了想,看您发的图片,也不像是碰一下桌子洒出来的样子。

我有点怀疑是有孩子故意把纸给掏出来的,当然只是怀疑。我也希望最好不是这样。

孩子上课不专心听讲,不听从指挥,平时卫生习惯也不大好,身上有许多毛病,我和他爸也都知道,也很在意,也一直非常关注和改善,老师的教育和批评对他都是出于无私的关怀和教诲,我绝对没有任何意见,全力支持老师们的教导。)

针对她提出的问题,我做了如下回复:

你先平复一下心情,我从你的字里行间感受到的心情是很委屈,很憋屈,很为孩子的处境打抱不平。

我说说我看完后的一些感觉。第一件事,是什么时候发生的,前因后果我也不清楚,但是过去这么几天了你还放在心上,并且你这么难受,说明你挺介意的。但是孩儿估计老早就忘记了。这个红领巾的问题,你很为班级着想,是一个集体荣誉感很强的妈妈,为了班级不扣分而为孩子借红领巾,我很感动。但是我在这里面看到的多是你的行为,孩子对于这件事情似乎并没有你那么有集体意识,也并没有表现出积极的主动请求帮助的行为。所以我想这件事情既然过去了,咱们也不要纠结这里面的人情问题,而是从这件事情里面反映的一些问题和孩子坐下来沟通,查找自身不足,寻找经验。

一是红领巾没带怎么应对,比如学习那些孩子书包里带一条备用的,就紧急时刻不用求助於人。

二是准备学习用品是他自己的事,他需要自己操心,没有带也需要他自己想办法,荣誉感的建立和对规则的敬畏感就是很好的一个契机。

三是红领巾是别人的,他要不要借出是他们的事情,我们不能强行把道德标准扣过去问他你为什么不借。

四是和孩子分析一下为什么同学们不愿意借给自己,还指出自己的缺点。让他说说原因,帮他明白只有提高自己,改变弱点,积极参与班级活动,为班级着想,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班级争光,才能赢得大家的认可和赞扬。所有外界的观点都是因为我们某个方面的不足,也是我一直给班级同学说的,别人指出了自己的错误,就要思考我怎么改正,从这件事里发掘出更多的问题,才是实现了这件事的价值。我也是想对你说的,不要再过分纠结这件事情中的别人为什么,毕竟发生过的事情我们无法再去改变,别人的观点我们也无法改变。但是别人的态度我们却可以影响,那就是改变我们自身。

第二件事也同样。我们谁都没有在现场目击,都只是看到了结果,也不可能像侦探一样根据现场去推断真实的发生。我和你都只是听了一面之词。真正的发生和形成过程我们没法改变,如果再去追问这是怎么形成的,意义不大。我看你的话里孩子说了这是他抽屉里的纸,是他自己弄的,不过是被别人故意扔掉地上的。你心里难以介怀的是原本这些纸他是放在抽屉里面的,而某个同学把他扔到了地上所以我才会批评他是嘛?其实不是的,我其实想告诉你的是孩子的卫生习惯需要强调,他有没有扔到地上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些纸被撕成这样多的碎片所反映出的习惯问题。那个时间点是全班去出操的时间,所有同学都去操场,值日同学留在班里打扫卫生,课间操结束之后大家都直接在走廊里背书包离校了。那么请你想想看这些纸放在抽屉里面的结果是什么?学校现在正在查抽屉卫生,他这一下子也会被看到。所以,我想说这件事的重点在于他为什么会造成这么多的纸团?为什么不下课扔到垃圾桶里?什么时候制造的?课上有没有好好听?产生的垃圾应该扔到哪里?扔在地上和放到抽屉里都不是正确的地方……我觉得如果我是妈妈,孩子出现了问题,第一时间是和孩子分析问题,全方位寻找原因,帮助孩子树立好的榜样,给他指明方法,而不应该怀疑是同学的恶意。即便是同学不小心碰洒了,我们也要告诉孩子,放这么多纸在抽屉里,难免就会导致这样的后果,而这会影响班级的积分,所以咱们应该把纸放到垃圾桶里,这样子就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了。

Y同学妈妈回复:

是的,您说的非常对,分析的很透彻很理性很有条理,我非常明白。做为成年人,我对这两件事情就事论事,当时就是这样和孩子一起反省了这些事导致的原因,纸的事我更是和您说的一样,当时就是那样说的做的!猜测他人们恶意只是我个人的想法,绝对没有对孩子说起,当他认为可能是谁碰出来时,我也说了本不该放在抽屉里,如果没时间放垃圾桶里就以后准备好垃圾袋给带回家来。借红领巾的事,别人借不借是他的自由,不借肯定有不借的理由,跟孩子自身原因分不开。我给您说的这两件事,是这周四早上和下午同一天发生的,那天下午我还没下班孩子就给我打电话说他不舒服,也说不上来哪里不舒服,我下班回来看到他在床上睡着,很难受的样子,后来我叫他起来问他垃圾的事,才知道后面这些事。

这些事的另一方面和这段时间在我有限的与孩子们的接触中能感觉到,尚源现在受到了同学们的孤立和排挤,他的事情总是会招来一群同学的指责,如果需要帮助时却会选择视而不见,难听点是他罪有应得,但是这种情况对一个孩子来说影响非常不好,对他没有帮助,伤害很大, 他能感觉到别人对他的敌意,但是他又无能为力,一时又改变不了,所以他很压抑,又表达不出来没有出口,他现在画的画上面几乎全是炸弹,火箭,有时候着急紧张了就用铅笔去扎东西,使劲划纸,我感觉他现在已经有点小抑郁了,晚上睡觉翻来覆去睡不着早上又早早醒了,白天吃饭胃口也不好,情绪也不高。对于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起哄,孩子自己说同学们的情况会让他的心情更难过,想想一个孩子在这样的情况下,该承受着怎样的压力,这样更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他目前的状况,非常需要老师的帮助,我希望老师能够在合适的场合,帮他扭转一下这种局面,虽然他有很多的缺点,但是他也是有自身的优点的,他是一个善良的孩子,每一次老师或同学们嗓子疼了,感冒了,生病了,他都会回来主动告诉我,从话里能感觉到他很关心,老师对他的好,他全记着,没吃饭那次您送给他的馒头和苹果,没橡皮老师送他一块,他会主动说给我听,他每次被表扬,会主动的对这件事评论一下,但是受批评的话从来不会主动跟我说,受同学们欺负也从来没有主动跟我说过,只会发呆或表情不自然,都是我看他有异常了,从侧面询问他才说出来的。希望老师帮帮孩子,有些孩子们特别会看老师脸色行事,老师们批评教育学生会掌握好分寸,但小孩子们做的时候就完全两样了,希望老师能关注一下孩子的状态,侧面引导下其他学生,减少点对他的指责,帮帮他减轻点大环境下的压力,他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的帮助,诚恳拜托了老师!

我的回复:

好的,其实这段时间我已经在表扬他了,只不过不会一直持续的表扬,出现了某些不良的习惯行为,我也是会批评,对孩子们就是要树立正确的是非观。你说的我明白,咱们都有孩子,都希望孩子能多收到正面的鼓励,但是在集体中,还是需要锻炼他的集体生活能力。以后我也会多鼓励一下他,也期待他能多改变自己,勇敢乐观。

后续主题班会

二年级的孩子已经有了自己的思想,也会观察出同学的行为表现,内心都有一定的评判标准,会根据班集体里同学的表现,做出相应的评价。所以对于习惯差,参与度低,纪律意识淡薄,需要老师反复提点的同学,就会被大的团体所排斥,这在群体生活中很常见。但是如果听之任之,不及时引导,时间久了就吹出现班风偏移,纪律涣散的问题。所以今天班会课上专门针对这两件事,和同学们谈心了一番。

缺少了任何一个同学的二五班都不是完整的,每个人都遵守纪律,保持好自己位置的卫生,做好学具准备,养成好习惯,那班级就不会被扣分,我们38个同学齐心协力,相互帮助,一起进步,才会让我们的二五班越来越优秀。让我们时刻牢记木桶理论,我们的班集体是否优秀,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所以我们要帮助那块最短的木板变得更长,跟上大家的长度,这个班级才能装有更多的水。维护班级的荣誉途径有很多,像足球赛场上为班级赢得比分,捧回奖杯是为班级争光添彩,其实我们帮助同学解决困难也是在维护班级荣誉,比如借一条红领巾给忘带的同学,比如帮助没带彩笔的同学摆上美术用具,比如帮同桌捡起桌椅下的纸片等等,通过自己的力量让班级不丢分,也是一种为班级争光的表现。我们要帮助班里需要进步的同学,而不是指责或者告状,他有问题了有困难了,你去提醒或着帮助他,让咱们的每个同学都越来越好。

之后部分同学还针对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相信通过这节课,孩子们的纪律意识、集体意识会更强烈,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会更强。遇到事情先从班级角度出发,我这样做能为班级带来什么,能为同学们带来什么,而不是先考虑能为自己带来什么。先有集体,才有每一个个体,先有班级,再有自己。班级和群体的区别,就在于我们是一个团队,我们有共同的目标,是为了集体和集体中的我们每一个人都越来越好。


转载请注明出处:教育信息网,如有疑问,请联系(913415906)。
本文地址:http://www.longmaoba.com/post/17931.html

添加回复: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