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渐有寒意。见城市树木叶落的疯狂,见河塘莲叶枯萎的只剩消瘦的骨感,见风寒让人群紧缩脖颈,见鸟虫少了绝唱⋯⋯忽然觉得,冬天已进入了属于它的格调。
冬,最让我很自然地想到古诗。冬本就很如古诗一般,不需太多语言渲染,就已有其不尽的美境,不需太多景物堆积、色彩斑斓、曲折故事,就已有不尽的令人沉醉。冬是最深沉,比秋更高冷。它近乎是超级哲学家,很具有深邃的思想与不俗的智慧。它让人能觉察到,它所具有人之人生哲学:冷静之下,是一种正能量的疯狂;似残酷之下,存有一种高级的道;看似无限的寂静,已是一种蠢蠢欲动的春天。
古人认为:世间存有所谓"天心",即宇宙间的精气。人的精神是"天之有"。人之形骸是"地之有"。人是"怀天心,抱地气"。
如此看来,冬天的天最具有与冬天的人一样的"精气",因为天被寒冷萧杀的最彻底,显得最明净。
如此看来,冬天的地最具有与冬天的人一样的"精气",因为地也被寒冷萧杀的最彻底,它这是一种"冬藏"。立于冬天,人身中的精气与自然界中的精气似乎也最接近与亲切。这种人的"精气"似乎也最具"圣人"之精气。
唐·柳宗元巜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此诗,诗人写得很妙,他写出了冬与人境界合一。千山无鸟儿飞,万径无人行。大雪纷飞这样的世界,一般人会觉得很无趣,无人又无鸟飞,无法找到生气。这样,世界就显得极空洞与沉寂。但接下,诗人话锋一转,写到了冬的“生气”。江面孤舟之上一位披戴蓑笠老翁,独自在寒冷的江上钓鱼。世界显得极空洞与沉寂,诗显得极空洞与沉寂,在此处被彻底点燃。此处,读者也可见老翁圣人的精神境界:乐趣不凡;心境坦荡;圣人般道法自然。在此,冬天显得极空洞与沉寂,诗显得极空洞与沉寂,似乎都在老翁精神点燃下,有了深刻存在的意义。
诗中,冬天的天与地的精神,与人之精神进行了对接、交融,让诗中有趣、景中有情、空中有道。
此诗妙就妙在此,见冬见道,见静而见净。
转载请注明出处:教育信息网,如有疑问,请联系(913415906)。
本文地址:http://www.longmaoba.com/post/180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