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小朋友的思维特点是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过度,所以其空间观念和空间知觉能力还不够强,大多还处于摸索或者好奇的探索状态。也正是因为学生这一特点,我在设计这节课时我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入手,创设了一系列的生动有趣的活动,比如摸一摸、摆一摆、猜一猜等活动。将活动情境串联生成,集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为一体,使学生在玩中学,乐中悟。不得不说将学生已有的生活习惯与左右的认识结合起来还是挺容易让学生理解的,也更有利于他们今后的记忆。在教学左、右相对性时,我巧妙的设置“圈套”,和孩子们面对面站着并且举起我的右手,让孩子们判断我举的是不是右手,果不其然,他们大多都“中套”了,异口同声地说:“左手”。也因为这样的一个巧妙的陷阱,让我了解到孩子们不会“换位思考”:面对面站着,方向不同,左右也不同。课堂上孩子们这样的反应出乎我的意料,备课时感觉这一点不该成为他们“绊脚石”“。不该成为他们以后常常面对的易错处。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接下来再有激情再富有感染力的讲解对于他们来说,我感觉也很难让他们“知错就改”,或许我该让他们去真正去感受这样“左右相对”,不,应该是很有必要,灵机一动让一对好朋友上讲台面对面进行握手动作演示,让台上的学生背对大家,让台下所有孩子们进行认真观察,让孩子们明白左右其实是可以“改变”的。接着我请每一位小朋友和他的同桌进行握手,让每个孩子都体验到左右的相对性,训练了他们左、右的方向感。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曾说:“数学来源于现实,也必须植根于现实”。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并感受到体验到数学给生活带来的价值与意义。为了让孩子们深刻感受到左、右的相对性,我带孩子们去楼梯处“走一遭”,上楼梯一队,下楼梯一对,同样都是有序的靠右走却不“碰头”。然后再交换位置进行上下楼梯。回到班里仔细回味刚刚的体验……
知识的有效载体有时候可能是教材,有时候可能是一次对话,有时候可能是体验,有时候可能也是“一次错误”……,而教育的智慧是把握这百变的契机,让这种力量像种子一样在孩子们内心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感谢你,这次美丽的“错误”。
转载请注明出处:教育信息网,如有疑问,请联系(913415906)。
本文地址:http://www.longmaoba.com/post/182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