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这几天紧凑的教研,我觉得自己学到很多。首先,听过张冰老师的晨诵课,我一直在想我自己是如何上晨诵课的,好像是少了很多激情。学童谣,老师先是带着动作、声情并茂的范读,让学生进行初步的感知,增加学生的代入感,接下来就是学生学习这首诗,一句一句的学习,学生各种形式练习,多种方式读,先让大家都会读,然后再个别读,老师在这个过程中,进行重点词句、语气、语调、感情等的相机指导,读完之后,老师根据童谣的内容,插入一些图片,给学生在知识上进行拓展延伸,最后则是学生的台前示范表演。
再说一下读绘本课,我之前一直以为读写绘是一节课完成的,但是听过课之后,我才知道其实老师在课堂上主要是读绘本,通过老师声情并茂的表演和讲解,带领学生去理解文本,感悟文本,而写绘作业是在课下完成的,不同于一年级的孩子只要能画出来,家长可以辅助写上孩子想表达的话,二年级在形式上可以更加灵活,对于识字量不大的孩子,可以先画再写,而程度稍微好一些的孩子,则可以先写再画,让孩子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
其实在听完课之后,我的脑海中有很多问号,比如晨诵上先播放的歌曲会不会太突兀?它和之后现代诗或者说童谣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吗?直到在之后的教研中,这些疑问才被慢慢揭开,马玲老师说用歌曲开堂,事实就是在用音乐来润泽学生,一周一首主题歌,孩子们哪怕识字少,不会唱,但是只要能一直跟着哼,一直在线,时间长了,不管是孩子的音乐素养,还是歌词中所表达的美好含义,对于孩子来说都是一种积累。马老师还说道,学诗、学童谣,在大声朗读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展开。比如分组朗读或男女生轮换,或开火车轮读,以及老师为调整课堂气氛和维持课堂纪律或聚焦学生注意力等目的的点名朗读等。利用各种形式推进,基础手段就是朗读,这一步我们不能省略。听完马老师的进一步阐释,让我觉得整个人瞬间就不混沌了,为以后的朗读指导指明了方向。
转载请注明出处:教育信息网,如有疑问,请联系(913415906)。
本文地址:http://www.longmaoba.com/post/183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