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对了,孩子就一定行!》主题分享
今天是2019年11月份的最后一个周六,今天上午也是“智慧爱”家教读书会活动的时间。
8:50,我还没有到会场,主持人已经忽略我的存在,按时开始了。
今天的主持是张清博宇妈妈,一如既往由品读绘本开场,今天的绘本是《一个没有礼物的日子》。小熊一家由于爸爸生意的失败,生活变得拮据,眼看圣诞节来了,没有多余的钱给孩子们准备礼物,这可怎么办呢?生活依然继续,熊妈妈在现有的条件下给孩子们创造节日的氛围,熊爸爸也是尽力给孩子做圣诞树,哥哥姐姐也是爸妈的好助手。小熊在爸爸讲完故事后告诉爸爸:“圣诞老人每年都给我们送礼物,今年一定不会忘记的。”祥和的早晨来了,他们的圣诞树下果然有许多礼物:小熊喜爱的棒球手套、姐姐的雨伞、哥哥那被补好的风筝、妈妈丢失的纽扣、爸爸被刮飞帽子。一整天全家人都沉浸在幸福与快乐中。这是一个特别的圣诞节。
这个圣诞节没有华丽的礼物,但是家人的爱,家人的细心是最好的礼物。
紫色回忆是读书会早期的成员之一,很早就可以独当一面,主持读书会,分享绘本,甚至可以做家长们的开导员。一步步看着她的成长非常得开心。
今天的分享又令我刮目相看,显得更加的从容和自信,后来才得知她又多次参加了外面专业的培训。真是谁在哪里有付出就一定在哪里有收获。
她分享的核心是让家长在生活中遇到问题了,不是去纠结事情本身,而是要换种思维模式。思维模式决定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她举了一个很形象的例子:一群孩子犯错了,可以是老师却只让自己的孩子写检查。遇到此情此景,家长到学校找老师理论也是情有可原。但是这样的家长目光显得短视,这是典型地纠结在事情的对错本身,而没有把问题当成教育孩子的契机,错过一个教育的机会,也是很可惜的。
如果思维模式变一变,在共情孩子的委屈同时,引导孩子去想,这是老师对他的重视,高标准要求。既维护了师道尊严,又化解了孩子内心的不平衡感,同时也让孩子知道,自己和一般是不一样的,无形中提高了孩子的自我要求。
她说的一句话很好:遇到孩子的问题,家长要先问问自己,让孩子往哪里去?孩子都是被引导出来的。只是看家长往哪个方向引导而已。
今天的主题分享是《家教对了,孩子就一定行!》这本书。分享人是姗姗老师,她是一个金融人,带着理性的思维,年轻人的热情,学霸级的学习力,分享的非常完整,非常好。
在她的分享下,我决心重读此书。
听着她的分享我今天有以下的感触:
1、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教无定法,但是家教的确还是有规律的,掌握些家教知识,让我们的育子路上多些鲜花,多些欢乐。
三岁之前的孩子家长要多陪伴,陪伴是需要用心的,而不是简单地陪着。多给孩子拥抱、多给孩子读书。
2、家教对了,孩子会多不少快乐,少很多烦恼,孩子会比现在更优秀。陶行知说过:父母不会教养,小孩子不晓得要冤枉哭多少回。
那么,当我们在育子路上感到痛苦时,一定反思是我们的方法出想问题了,任何时候的改变都不晚。
3、很喜欢书中的这段话:铁放着不动,慢慢会生锈,水静止不流,慢慢会变臭。许多事理与物理是相通的,孩子的生长如果顺其自然,也会越来越出现问题,孩子的生长不是靠替代安排,而是需要扶。
古语说:三岁看大,7岁看老。抓住孩子的关键期教育才更有成效。孩子的学习生长如同走山路,引导孩子走哪条路,这是宏观的扶,发现路上有安全隐患,或者孩子体力不支,自然得扶一把,这是微观的扶。而更多的时候得让孩子自己走,只有自己走才可以慢慢获得能力,以后哪怕走狭窄的山路也不会害怕,甚至无路可走时也能开辟新路。
当然,扶是有度的,扶的过多就变成了溺爱。 我们家长都是缺乏对孩子的信任,扶的太多,有的甚至就是替代。应了那句话:小时候你剪短了我的翅膀,长大了你又怨我不会飞翔。多少父母都是以爱的名义,或限制孩子,或打压孩子,或放纵溺爱孩子。教育的度总是把握不够。那我想,作为家长的我们只有多通过读书、学习,掌握教养孩子的本领,我们的孩子才能更好地成为他自己。
4、看到今天到场的孩子有的在安安静静地听,不扰乱他人;有的在写作业;有的在自己画画、看书;也有的孩子坐不住,时不时有声响;有的孩子在玩父母的手机游戏。不同的呈现,是不同的家庭教育结果,孩子的发展也会不同。所以我想说,处处皆教育。利用这样一个学习机会,自己倾听做孩子的榜样;给孩子一个提示安排,让孩子有事做,学会安排自己的时间;给孩子几个选择,让孩子对自己的言行负责等,都是用心的父母应该做的。也是学以致用的表现。学习一定不是只看看、听听,而是要去实践,去改变,先改变自己,你会惊喜地看到孩子的进步。
相信孩子,相信自己方法对了,孩子就一定行!
转载请注明出处:教育信息网,如有疑问,请联系(913415906)。
本文地址:http://www.longmaoba.com/post/183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