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教者,更要做读者——《阅读教学与文本解读》阅读心得

作者:教育信息网 2019-12-12 浏览:731
导读: 最近阅读了詹丹老师的《阅读教学与文本解读》这本书,不得不说,初读的时候,比自己想象中的吃力很多。但细细品读、随文思考后,觉得这本书很有研究的价值,同时也带给我备课、教学很多新思路。选入小学语文教材,甚至是一、二年级看似简单的课文,都有那么多值得思考和深挖的地方。 童诗《...



最近阅读了詹丹老师的《阅读教学与文本解读》这本书,不得不说,初读的时候,比自己想象中的吃力很多。但细细品读、随文思考后,觉得这本书很有研究的价值,同时也带给我备课、教学很多新思路。选入小学语文教材,甚至是一、二年级看似简单的课文,都有那么多值得思考和深挖的地方。

童诗《影子》竟然包含了变与不变的哲理;《小小的船》短短几句竟然有三层的思维进阶;《比尾巴》蕴含着儿童对自然界的探索轨迹。书中的这些解读都让我很有收获,让我体会到了阅读的过程、文本解读的本身就像是探索宫殿的过程,每深入一步就有琳琅满目瑰宝。这真的是一项很有意义的事儿,在这个过程中,语文的魅力也在这一点点深挖中尽显。

反思现在的自己,作为新教师刚刚走上工作岗位,虽说每次备课都会反复阅读课文,甚至重点的段落也可以做到熟记于心,但好像每次的阅读、感悟都是基于教学的目的,这本也没有错。但通过阅读这本书,我突然很明显感受到了,由于我一味陷入教学思维,就完全没有了自己只是作为读者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而反观学生,则是完全站在读者的角度,去阅读、感知、理解文本,我和学生没有走在一条路上,因此他们一定有我没有的发现,我也一定会错失他们看到的风景。

就拿刚刚学过的《狐狸分奶酪》为例,学完课文有一很重要的问题留给学生思考,“你觉得奶酪要怎么分才是公平的?”依据我的备课思路,学到这里的孩子们一定会说出来“狐狸太狡猾了,不能让狐狸分奶酪。”“两个小熊不斤斤计较就不会一点也吃不到了。”甚至也想到他们也许会说出“可以让熊妈妈去分,能比狐狸分的均匀。“我会接着加以引动,也能回到课文主旨。但我万万没想到,在翻阅教参时,看到了一种别样的观点:课文最开始就说了两只小熊捡到了一块奶酪,如果能找到丢奶酪的人,然后把奶酪还给他,才是最公平的。多么新鲜又有价值的观点呀,跳脱出了人物,站到了整个社会的背景下思考了公平。为什么这样的观点我就一点都没想到,反而要靠教参的提醒?因为我从拿到文本就在心里圈定了范围,知道课文要传达什么,什么是重要的,就再也跳不出来,无法去发现教学范围以外的价值。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警醒,语文老师会做的、要做的绝不仅仅是教课,自己要能做一个单纯的读者,去发掘文本的价值,领会文本的魅力。

“做教者,更要做读者。”读了这本书,我想用这句话作为自己的方向。在今后的备课过程中,我要学着跳脱出教学思维,也逐渐培养起自己文本解读的能力,在教学中逐步改善自己,和孩子们一起去探索、发现课文的精彩之处,一起去发现语文学习的魅力。

二语组刘畅

转载请注明出处:教育信息网,如有疑问,请联系(913415906)。
本文地址:http://www.longmaoba.com/post/18524.html

添加回复: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