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夜色还在,黎明将来。城市分外静谧,望眺窗外,东方已渐有黎明的影子。静坐书房前,在灯火下书写文字,夜色道是最好的陪衬,人的光芒,在此分外妖娆。静坐书房前,在灯火下书写文字,黎明之光也极是最好的预示,人的人生,也在此每一日的来临而幸福来临。文字,在此时,都被放在各种历史背景里、各种现实人情世故里、各种情景交融里,而成了很多动人的故事、记忆、情绪点,慢慢被放大又被缩小。一切的众生与自我,也忽伟岸又忽渺小。世界与自己,就此丰富,美妙与有趣就此展开。
早晨,读一读中国古诗,中国文化的经典,精华得如光。在这光里,现在的自己,还很像与古人面对面聊琴、棋、书、画,谈一谈风雅,交一交古往。这很是不一般的现代读书写文的感觉。
唐·白居易《鸟》:"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
这首诗,诗人分明在以鸟写人。人很多时,真得与鸟一样,生命微小,借一张皮一些骨肉,为生命的存在,而尽力地去飞,直到飞不起来而亡去。当鸟在天空自由翱翔,鸟对于天空而言,微乎其微。但它对于巢中小鸟来说,是一个天空。人总是渴望如小鸟,可以在天空中飞翔,因为人活在太多容易被束缚双手双脚的空间里。但人其实不知,鸟也被自己一双翅膀经常束缚,不得不用"飞"而扩张自己的存在。它多时也是在为生存而飞的机械。反而倒是人,可以用自己的智慧,相对自在的能在世间相对安全相对有趣的走走停停。
古诗人,总在诗中,把鸟视为知己,放飞自己诗情。刘禹锡巜秋词》:"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古人悲秋,刘大诗人却喜秋如春,一排鹤飞云端,已引诗情万里。诗,就此美好。
古诗人,总在诗中,把鸟视为世间的生机相征,总用鸟来写一种种诗境。柳宗元巜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千山空无鸟,万径灭人踪,此时的冬天是很寂廖的。这时,一孤舟之上一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倒是老翁这时如鸟,留在冬天里,生机了一个冬天。
古诗人,总在诗中,把鸟视为自己在世间的人生写照,总以鸟来写自己一种种人生向往。欧阳修巜画眉鸟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林间小鸟可以随心所欲百啭千声,自在得在山花红紫树间翻飞,真比金笼中的鸟要好。人之人生,何尝不是自由为上?诗之高境,也何尝不是坦荡为高?
⋯⋯
鸟,在古诗里,我分明从它的身上看到人的苦悲与向往。
鸟,在古诗里,我分明从它的身上感受到大自然的可爱,这种可爱已超越人的一些"聪明"。
鸟,在古诗里,我分明从它的身上体会到诗的美妙,这种美妙很醉人,却多时又让人无言以对。
在这早晨,读古诗写文,早晨里似乎有鸟在"百啭千声随意移"。
转载请注明出处:教育信息网,如有疑问,请联系(913415906)。
本文地址:http://www.longmaoba.com/post/185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