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妈说(十九)
——好了疮疤忘了疼
李 茜
现代汉语词典是这么解释“疮”的:通常称皮肤上或粘膜上发生溃烂的疾病。 关于“疮”,身为中医的父亲给了更详尽的说法:从疮的位置可分上部疮(头上、脖子上等)、下部疮(腿上、脚上等)、搭背疮(背上)、蛇头疮(腰部、腹部)旋耳疮(耳朵一圈)…… 从内外可分为阴疮(口看起来不大甚至没有口 ,需切开治疗,成疮时间长,好得慢 ) 阳疮(疮口在外)。多而广的疮叫痈,深的疮叫疽,小疮叫疖……
至今我的脑海里还定格着这样一幅画面:一位八十多岁的戴着眼镜的老人捏着一根细长的药捻儿慢慢捻进患者的疮口中心,老人神情专注,动作轻缓,他的旁边放着他的拐杖……这位老人是我父亲的老师曹振华,大家尊称他曹先儿,“曹先生”的意思,他老人家是有名的外科医生。和父母说起我讲的这一幕,父母算来,那时我大概五六岁。那时卫生条件有限,不常洗澡,生疮司空见惯。小疮不在意会变成大疮,有的大至巴掌,深至一拃。大疮往往要上药捻儿。绵纸裁成一指宽,抻开,药粉均匀放上去,搓成细长的捻儿。根据疮口深浅剪成需要的长度,药粉一般有化腐和生肌两种。先期是化腐,药捻儿捻进去,两三天后取出,腐肉就会被带出,没有腐肉后经过清洗就要用生肌的药捻儿了。慢慢地,疮就会好转、愈合、结痂,还会留下大大小小深深浅浅的疮疤。母亲说的“好了疮疤忘了疼”中的“疮疤”就是这么来的。好好的肉生那样的疮,想想就不寒而栗。
“好了疮疤忘了疼”是很常听到的一句话。意思是疮疤好了就忘记了生疮时流脓淌血和治疗时的疼痛。比喻事情过去了,不吸取教训引以为戒,重蹈覆辙。
不良的生活习惯会损耗身体。比如抽烟、喝酒、熬夜、长时间低头看手机、不好好吃饭等。有个朋友不好好吃饭,胃就抗议了,疼痛的时候她发誓以后一定好好吃饭。可是刚一好转就忘记疼痛时的痛苦了,“好了疮疤忘了疼”让不爱惜自己的她依然常常胃疼。
“二进宫”指的是第二次被拘留或者第二次进监狱。有的人甚至是“三进宫”“多进宫”,失去自由的日子一定不好受,但为什么屡进屡犯,屡犯屡进呢?这就是典型的“好了疮疤忘了疼”。
学习和工作中常常犯同样的错误也是因为“好了疮疤忘了疼”。不知好好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就会不断犯错不断吃亏。
感情上的“好了疮疤忘了疼”更是常见。恋爱和婚姻中的人,面对感情上的一次次欺骗、伤害和背叛,有的人选择隐忍、退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只会让其没有底线地得寸进尺,直至让你遍体鳞伤体无完肤。受伤的人没有责任吗?有。正是一次次的糊涂和妥协,一次次地“好了疮疤忘了疼”才让伤痛一次次加重。
有句话叫“宁让疮流脓,不让嘴受穷”,生了疮,医生一般会叮嘱其饮食清淡,不食发物,不吃辛辣和生冷食物等。有的人看见喜欢吃的食物,就把医嘱抛到九霄云外,不忌口使得原本半个月可痊愈的疮可能要一个月甚至更久时间才能痊愈。而这里的“医嘱”同理到我们说的事情中,就是亲朋好友的劝告。颈椎已经敲警钟了还是不听劝告依然做抠手机的“低头族”只会让颈椎病更加严重;刑满出狱了不听劝告继续做危害他人和社会的事情导致再次锒铛入狱;不管“旁观者清”的劝告一意孤行执迷不悟很可能再次被辜负……
如果疮不治疗,很可能会引发其它病症,严重时会危及生命。面对劝告不能油盐不进,要“吃一堑,长一智”,才能不在同一道坎儿上跌倒两次。
几“进宫”的人“好了疮疤忘了疼”他不是不懂这句话的含义,而是心存侥幸,觉得霉运不会轮到自己头上才一次次铤而走险甚至走上不归路;感情中“好了疮疤忘了疼”的人不是真的没有脑子也不是痛感缺失,而是太心软太善良以至于没有了自我;生活习惯差的人“好了疮疤忘了疼”不是得了健忘症,而是受不得诱惑不愿意改变;学习和工作中的“好了疮疤忘了疼”是对吃过的亏不够重视,也可能是伤得还不够重,不够痛……
人生不易,不管是身体还是心灵,一路会受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伤,要记得受伤的原因,要长记性,尤其是大伤,不能“好了疮疤忘了疼”。
要对自己负责。对自己负责了,才能不再重复错误的路,不再做错误的事;对自己负责了,才能提升对伤害的防御能力。
2019年12月23日
转载请注明出处:教育信息网,如有疑问,请联系(913415906)。
本文地址:http://www.longmaoba.com/post/188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