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去菜鸟驿站取快递,由于天冷,也不远,就走路去了。快到小区门口时,目光前方一阵大声的讲话声吸引了过去,只见四五个中年男子,穿着整整齐齐,边走边大声谈笑,很快就钻进路边的几辆车里了。
收回目光时,才发现离我更近的正前方还有五个人背对着我站着,他们离我的距离比几个人离我的距离近一半还要多,这是几个民工,他们手扶着工具,在一片挖开的路基前站着,像是在休息,又像是在讨论挖路基时遇到的问题,他们的声音太小了,以至于我从他们旁边经过时都没有听清楚他们说的什么内容。这几个人年龄也都应该有五十多岁了,衣服基本上都是土黄色,将近一色,再加上一张灰黄的脸,显得年龄更老了。
再往前走,在大门的西侧,坐着几个老大爷在聊天,年龄有七十岁左右,在阳光的照耀下,花白的头发显得更加耀眼,微眯的眼睛使脸上的皱纹显得更深。几个老头就这样揣着手,像是几尊雕像,因为他们聊天也仅仅是只有最动而已。
进了大门,在大门东边那栋楼的拐角那里,也有几个人,是三个六十岁左右的老太太和两个两岁左右的小孩儿。两个老太太也是佛像一样的坐着,另外一个跟在两个小孩子的身后。
大约走了五十米的距离,我看到了这样四群人,时至此刻,这四群人一直在我的脑海中浮现。第一群人该是附近拆迁村庄干大事的人,或者是附近工地上的领导,在社会中他们处于中上等水平,干着大家眼中的大事,出力少,挣钱多。而第二群人,则处在社会的中下层,他们是这里的民工,背井离乡,在这里给别人建设家园,看着别人住在有暖气的高楼里一家人欢声笑语,而自己去只能在外吹着寒风干着最脏最累的活,晚上还要躲在冰冷的被窝思念妻儿。另外两群人一看就知道是拆迁户的老头儿老太太了。搬进新家,生活环境改善了,没有了土地,也没有家畜了,剩下的就只有三五成群聊聊天,晒晒太阳,东家长,西家短,回忆回忆过去,最重的活就是看看小孙子小孙女了。这就是他们幸福的晚年生活了。
同样的天空,可是他们的命运却不同。同样是挣钱,那几个衣着整齐的人可能几句话,或者一顿饭,甚至一根烟,几万几十万块的钱就到手了。而那几个民工,却要一天辛辛苦苦干十几个小时,一天才能挣到一二百块钱,同时还要承受离别之苦。同样到了安享晚年的年龄了,那几个老头儿老太太晒着太阳聊着天,看着小孙子,而那几个民工却要辛苦挣钱贴补家用。就那几个民工而言,也许是他们上学的时候不努力学习,也许是他们年轻时不努力打拼,也许是他们出生的不是地方,老家没有拆迁,也许是……太多的也许才使得晚年到了还要辛苦打工。
可能是因为前几年父亲也出来打工,我们没有见过他的工地,所以每当看到民工时,我都会联想到父亲打工是不是也是这样的场景。记得有一年我当毕业班的班主任,早上需要起的很早。那几天学校在硬化路面。有一天早上我去开办公室门,还没有到门口,就听见有声音,轻轻的到门口一看,只见一个民工拄着铁锹在我们办公室和教室的拐角站着,脚上的水泥快到膝盖了,厚厚的棉袄裹着身体,上面溅的都是水泥,一顶大耳朵帽子歪着戴在头上,胡子乱草草了,上面好像还有小水珠,猛一看看着就像一尊水泥雕像。可能是他在等水泥车,站在墙角避风,睡着了,我一去,打扰着他了。看到这一幕,我的眼眶湿了,他们这是在寒冷的冬天干了一夜啊。“进来歇歇吧”,我跟他说。“不了,浑身是土,车一会儿就来了”,他没有进来。当时我想到的还是我的父亲。
有时候很知足,生在这样一个环境中,有车有房,有工作,父母安康,子女健康,没有后顾之忧,只需要努力工作,好好生活。感谢生活!
转载请注明出处:教育信息网,如有疑问,请联系(913415906)。
本文地址:http://www.longmaoba.com/post/189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