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不完美走向美好

作者:教育信息网 2019-12-28 浏览:443
导读: 教育是由不完美走向美好 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事,也没有完美的人,同样没有完美的教育。作为班主任,看到并承认这样的不完美,正是我们不断探索、研究的基石;从不完美走向美好、接近美好是班级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没有对美好的渴望,教育就不会真正发生。 班主任每天处在最真实的教育情境中,想让班级的每...

教育是由不完美走向美好

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事,也没有完美的人,同样没有完美的教育。作为班主任,看到并承认这样的不完美,正是我们不断探索、研究的基石;从不完美走向美好、接近美好是班级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没有对美好的渴望,教育就不会真正发生。

班主任每天处在最真实的教育情境中,想让班级的每个孩子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可是面对很多问题我们有时候处理得并不完美,因为我并不完美。

A 同学是我们班一个淘气的孩子,有一次课间我准备进班,看到他手里拿着一个纸条,在走廊里活蹦乱跳,我立马叫住他“手里拿的什么东西?”他很无辜地说“我写的…”没等他说完我就迅速做出了判断:上课又没好好听课,写纸条了吧!我非常笃定地说。可是打开纸条的一瞬间我发现我错了,原来这是他写给妈妈的一封信,内容如下:“妈妈我的语文有进步,我今天提写错了一个,但我做的还不够好,我会继续努力的”!

我心里特别不是滋味,看着孩子委屈的泪水,我非常内疚,连忙和他道歉,那一刻他一定觉得宋老师讨厌极了。这件事让我深刻反思,为什么我会这样做?接下来怎么做才能取得学生的信任呢?其实这件事上我犯了两个错误,一是没有让孩子把话说完的耐心,二是我带着刻板印象对孩子做出了主观的判断。从此之后,我时常提醒自己,班主任不能“主观断案”,我们和学生要有平等的话语权,更要有耐心听学生把话说完,也大可不必对每件事上纲上线,小题大做。

我不完美,但我善于反思,也有一颗追求美好的心。

《学记》云: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学生是不完美的,每个学生会有自己的短板,他们会在学习和生活中犯各种各样的小错误,作为班主任我们要接受学生的不完美,针对学生的实际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帮助他们扬长避短。

在班级管理中,我会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观察他们的个性特征,找到切入点,对症下药。在刚入学时,小C的行为习惯和成绩都很不好,记得第一次考试语文只考虑54分,看到这个分数我很是头疼,我该从哪下手呢?这个孩子上课坐不住,完全不能融入课堂,可是一下课活跃度立马上升到第一位,我批评教育、训斥效果都没什么效果。后来我想极力发现他的优点,于是访问了班级中的很多同学,令我惊讶的是这个孩子人缘出奇的好,男生女生都喜欢和他玩,他很善于交际并且很有担当。

老师眼中的“调皮鬼”竟然是同学们心中的“大哥大”,那能不能给他委派一些任务,让他自己有内部动力呢?班级关窗关灯、值日提醒等先尝试让这个孩子做,之前的值日每天都需要老师提醒,甚至有时候会出现没人打扫的情况,但自从我们班这个“班级守护星”上岗之后这种情况基本没发生过。每次进班值日生各司其职,打扫得速度快了,更干净了,就算哪天某个值日生没有及时到位,这位“守护星”也能安排好,保证每个地方有人打扫。找到这个切入点,我经常表扬这个孩子,每次他都能笑成花儿。

什么是扬长避短呢?小C同学虽然在学习上欠缺了一些,但有很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应变能力,作为班主任我并没有因为成绩否定他,我通过发现孩子的优势,唤醒他的内心。在其他方面获得的成就感是学生进步的起点,以此为契机,他的学习也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我相信表扬会上瘾,他希望各方面都能获得老师的认可。

学生是不完美的,可是再不完美的学生也不是一无是处,作为班主任,我们要帮助学生发现自己,成就自己。

家长是不完美的,很多都是第一次为人父母,对于教育也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当父母遇到教育的难题时我希望能够和他们共同探讨,一点点帮助孩子成长。上个学期我主要关注一个问题孩子,我的目标就是改掉他身上的坏毛病。这个孩子大错不犯,小错不断。可是每次犯错误时,他的父亲就是打加惩罚,慢慢地孩子柴米油盐不进。基于这种情况,我专门召开了一对一家长会,非常正式地和家长面谈。比如当他故意出洋相或者犯错时应该分析孩子的心理,而不是暴打一顿,其实孩子的内心很单纯,就是想引起他人注意,成功引起注意他就很开心。于是我和家长说你看孩子其实是在乎他人的眼光的,只是不知道用正确的方式引起他人主要,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引导孩子什么情况下被别人关注是好的,什么情况下会让别人嘲笑,所以我们不能让孩子哗众取宠。家长听完感觉很吃惊,他觉得之前怎么他没想到这个呢?一直教训孩子,孩子挨打不少,进步不大。

所以有时候不是家长不管孩子,而是方式不对,和家长谈心,一对一家长会是有必要的,我们也要给家长成长的时间。

教育急不得,要接受老师、孩子、家长的不完美。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希望我们相互影响,共同进步!

创新街小学宋畅畅

转载请注明出处:教育信息网,如有疑问,请联系(913415906)。
本文地址:http://www.longmaoba.com/post/18966.html

添加回复: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