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教育

作者:教育信息网 2020-01-11 浏览:399
导读: 品味教育 昨天下午,听到外甥不上学的消息,心里颇不舒服。于是打电话问啥情况?回答说:“没意思!”联系本校也有部分学生上课睡觉,中招考试未进行就抱书回家。家长说无数好话,就是不愿进校门,难道这个地方对他那么难过? 我静下心来认真思考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也认真...
品味教育
昨天下午,听到外甥不上学的消息,心里颇不舒服。于是打电话问啥情况?回答说:“没意思!”联系本校也有部分学生上课睡觉,中招考试未进行就抱书回家。家长说无数好话,就是不愿进校门,难道这个地方对他那么难过?
我静下心来认真思考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也认真反思这个社会如何对待这部分学生,以及在教育环节里学校应当如何进行改变。当我把所有的原因找了一遍发现,孩子没有按照自己特有的自然规律而是有大人设计固定套路在规划中发展。我首先声明我没有对部分大师的理论有丝毫的不尊重,相反我是非常崇拜大师的精髓,特别在教育孩子方面。可我们在遵照大师的教育方式进行时我怀疑有时是不是死搬硬套,让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孩子走进了死胡同。我们也进行了启发诱导,我们也进行了疏导沟通,我们也进行了全方位的服务,可渐渐发现学生的门窗却渐渐地封上。这让我们情何以堪。
从教30多年,对教育应该说是有点认识,可精髓性的教育为什么在当今的环境中难以生存。最好的教育是没有功利的教育,最好的学习是自我加压的学习,最好的发展是自己身心愉悦的发展。而这个世界在达尔文引进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之后,淘汰开始了。过去是大自然的优胜劣汰,现在变成了人为的干预淘汰。于是在相等的时间内你没有发展到需要达到的高度,就被否定,就算你有某一方面的潜能,在“先知”者的眼里你没有在她认为的时间里出现,就会被淘汰。与此同时一些名字就相伴而生:差生、学困生、低智商……,而随之带来的后果便是厌学,逃学、退学。
此时我想起一个人,这个人名叫雷夫•艾斯奎斯,一位美国的传奇教师,他结合理论创新了简单而有效的教育方法,他设立的“终身阅读”,“生活中的数学”、“以运动为本”等课程不仅可以在课堂上立刻实践,而且在家庭教育中也同样实用。他提倡的是“没有害怕的教育”和彼此信任;与“小红花”奖励不同,他反复强调知识本身就是最好的奖品……优质的教学成绩,谦逊有礼、诚实善良的学生,这样的成就,追溯其根源是雷夫老师运用了“道德发展六阶段”理论:我不想惹麻烦——我想要奖赏——我想取悦某人——我要遵守规则——我能体贴别人——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近25年的教育实践,雷夫老师深信:着力于孩子的品格培养,激发孩子对自身的高要求才是成就孩子一生的根本。
我只是看到雷夫•艾斯奎斯把学生看成一个自然人,而且他愿意把孩子科学而智慧的培养成社会人。可我身边的教育者或是家长却把孩子当成了花花草草。这不仅仅是一种意识,而是一种从骨子里的认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教育场景就是孔老夫子在阳光明媚的春天,和自己的学生们共同坐在草地上开心愉快,没有丝毫的压抑,亲近自然,品味人文,畅谈理想,在和风中放飞思绪,没有功利,没有约束。在这个时刻引导孩子主动求知,在求知中不断完善自我。可单一评价的压力好像拒绝了这种时刻。

我们喜欢的是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科学而人文的的教育方式,缺失了科学,就走上了偏执。我们如能坚持自己的教育理想,至少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但我发现坚持也是不易的。

也许就是我们无法坚持,使一部分孩子走向了另一个途径。


转载请注明出处:教育信息网,如有疑问,请联系(913415906)。
本文地址:http://www.longmaoba.com/post/19309.html

添加回复: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