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庸何妨
早年读《形式逻辑》时,书中有一个故事,说的是齐桓公叫大臣们讨论问题,同意的站一边,不同意的站另一边。于是,大家纷纷要么站这一边,要么站另一边。只有管仲站在原来的位置上没有动。
这个世界上,有黑也有白,有高也有矮,有此也有彼。但是这个世界如果以非此即彼的方式而加以认识,那么这种认识方式一定是错误的,就像这则故事中,还有一个站着不动的管仲。
如果把人生也理解成只少有三种境界,成功与失败各占其一,那么中间的这种境界是什么呢?我的回答是:平庸。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人生只要不做失败就已经很不容易,而成功者总是少数,按照二八黄金定律而言,十个人之中,二人成功,八人失败?这样算是不应该的,应该的算法是,二人优秀,八个平庸。这难道不是一种人类社会的自然现象吗?
很多心灵鸡汤一类的书叫人发奋拼搏,努力进取,这是不错的。但是,我的资质平平,即使再努力也就这个样子了,我又如何会走向成功?奇迹是努力的第二个名字,不错呀,我努力了,可奇迹还是不肯赏顾,奈之何?有人说努力到无以复加,优秀到不可替代。而现实的情况是:不论你多么优秀,总有一天,会有人取你而代,甚至比你做得更优秀。
成功的人生固然叫人羡慕,失败的人生叫人生出悲壮或是遗憾种种情愫。刘邦成功,项羽就必然失败。这世界上,有人成功,就有人失败,这是铁律。人们正是因为害怕失败才加倍努力,努力能让你免遭失败——这是一般的通论。这样来看,不失败的人生已成为一种庆幸。如果确实不能走向成功,那么就走向人生中间的那个境地,这就是平庸。试想与失败比较,平庸不知比失败好了多少呢!
走入平庸境界,并不是我们非要进入、很想进入到这里,而是我们不得已而为之。既然世界不是非白即黑,它还有一个叫又白又黑即灰色的地带,那么,灰色就成为一种可以接受的选择。这样看来平庸何妨?何妨平庸?
好大喜功的人容易走入失败的境地,他们往往背负过重,因为过重而让自己喘不过气来,因为过重而让自己一步步走向失败。试看商场上,曾经赫赫有名而后默默无闻者几多人?不自量力,做自己力所不及的事情,不出问题才是怪事。如果量力而行,达不到优秀可以良好,达不到良好可以一般,这一般的含义,和我所理解的平庸大致相当。当一个人量力而行到人生的平庸境界时,对他而言已经是巨大的进步了。如此看来,平庸何妨?何妨平庸?非要学项羽英雄末路,叫后世人唏嘘慨叹不成?
不要用世俗的成功失败标准评判自己,不要和大家、人家攀比,活出自己的人生高度这就够了。就像我们每个人的个子,能长多高,就长多高。个子高度的决定者是上帝,不是我们自己。当我们长到了上帝安排好的高度之后,就不要奢望自己再长高一点吧,哪怕只是一点点儿。这样的要求不符合客观规律与基本事实。当我们所生长的最高点,只是人生中间的平庸阶层或境界时,平庸何妨?何妨平庸?
当然,我所说的这些话,不是鼓励人们去追求平庸,而是告诉人们,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正确认识自己,知道自己几斤几两,适合干什么,不适合干什么,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找准位置,做好本分,脚踏实地,既要努力,又要量力;不要用美丽的想象去编织未来,把自己整天沉浸在虚拟世界里胡思乱想,大事干不成,小事不愿干,结果同样会一事无成。如果一味地按照那样的想象去生活,别说成功,没准还会失败。
平庸何妨?何妨平庸?
转载请注明出处:教育信息网,如有疑问,请联系(913415906)。
本文地址:http://www.longmaoba.com/post/193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