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著作《十年记忆》阅读札记

作者:教育信息网 2020-01-11 浏览:528
导读: 一个真实的老朋友 ——同学著作《十年记忆》阅读札记 虽然是我此生最要好的老朋友,虽然他已经著书十余本,而我完完整整地阅读他的著述,还是第一次——说起来很惭愧,这也是他不喜炫耀、安生写作的缘故吧。从书中,我看到了一个基层公务员十分真实的生活和感悟。 在《凌晨五点半》一文中,作者自...

一个真实的老朋友

——同学著作《十年记忆》阅读札记

虽然是我此生最要好的老朋友,虽然他已经著书十余本,而我完完整整地阅读他的著述,还是第一次——说起来很惭愧,这也是他不喜炫耀、安生写作的缘故吧。从书中,我看到了一个基层公务员十分真实的生活和感悟。

在《凌晨五点半》一文中,作者自言他年轻时候的理想是济天下忧国忧民,至少要做一个遍访天下的大记者,或者当一名大学教师……这一切都属于梦。他最初的工作是一所高中学校的语文教师,后来在县党校当教员,有幸考入政界,成为某办主任,现在年龄到站,被安排在政协,和我一样,年逾半百,临近退休。我不知道我的推演和逻辑是否正确,人的一生几乎都这样,年轻时候轻狂,又叫少年狂,似乎整个天下也是自己的,胸中充满了许多不切实际的浪漫遐想;真的到了工作岗位上,才发现也许人生不过尔尔,自身价值好像无以实现,平平凡凡看不上眼,追求不凡又做不到,转眼之间不再年轻,额头爬上皱纹,就像作者所描述的那样,有机会就动动,没机会就趴着,不吃些生活的苦头,是不会对自己有着清醒深刻的认识——过高估计自己,是青年的通病。低头往菜市看一眼,几把青菜一整天,还是没有卖完——这就是农民。相比而言,应该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了吧。

在我们的高中同学中,作者是很成功的一位,虽然当年高考历时几年,虽然一生官位不算大,但毕竟也是有官位的——在农村人看来,这就是登上天顶了。他和我同出于新郑一中,同班,是一个老师教出来的同学。他所说的那本白皮小书《文言文百篇译注》,我们当时人手一册;那位杂志社的黄主编约他在二所(宾馆)会晤,我也在其中聆听。我们志趣相投,热爱文学,热爱读书。他给自己的书屋取名“躬耕书屋”,门两边一副对联:“一等人忠臣孝子,两桩事耕田读书”,田无耕,书倒是读了不少,也写了不少(这一点我自愧弗如)。其文笔朴实,妙语亦清丽亮眼。那篇《俺爹俺娘五十年》,写爹妈养儿育女的艰辛。我们这一代的父亲母亲们,大抵都是这样的,盖房子,娶媳妇,待米面客,照看孙子孙女,种地务农,为填饱肚子,为儿女操劳一辈子。到了我们这一代人,有文凭和没有文凭是不一样的。除了必需重复老一代人的那些事项之外,有文凭者一般都有一份工作,也就多了一种人生的意义。而高中阶段的拼搏,对我们的人生价值和意义,就显得特别重要,也可以说,没有那几年的拼搏,就不会有我们后来的一切,用作者的话说:“只要天空星星还在闪烁,哪怕道路依然坎坷,让别人去享乐消遣吧,我们的使命就是拼搏。”

十年之间,他在QQ上随意下载了一些东西,也写了很多小感悟,总名谓之“说说”,跟日记类似。诸如成功人士每日八问,品茶三种境界,八种话不能讲等等,可见他在网络上的学习阅读十分广泛,网读并且留下痕迹,这个办法很好。他自己写的文字,简约记述了生活点滴,还有公务,句子往往很幽默洒脱,或者庄重深沉。比如“白手起家的人无须手套,赤脚走路的人不管鞋子。”“好人难做,也要做一个好人。”“活着就是责任。”“善良是坎坷人生路上汪洋恣肆的花蕾,是春华秋实过程中怒放的生命,是不经意间积淀下的厚重。”还有“我讲文化有四种现象,不文不化,不文而化,文而不化,文而大化。不文不化是蠢才,不文而化是人才,文而不化是费才,文而大化是英才。”对号入座,我自己该是什么?

《关于朋友》是本书中的一篇,也是我重点仔细阅读的篇章。和他的资源背景有所不同,我所谓的真正朋友其实很少,屈指可数。从这篇文章中,我能看出他对我的委婉批评。当然,他的观点我是赞同的,我当视为交友的一个原则。

写于暑假初,改于开学初。


转载请注明出处:教育信息网,如有疑问,请联系(913415906)。
本文地址:http://www.longmaoba.com/post/19337.html

添加回复: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