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和而坚定地“唤醒”
监考英语学科时,注意到最后一排有个学生趴在桌子上。起初没有在教室里走动,是怕影响学生听听力,后来,听完了,马上走过去,想看看怎么回事。
走到他身后,他还没有动,轻轻用脚尖踢一下他的运动鞋后跟,他动了一下头,抬眼看,睡眼惺忪的样子,也算是“醒”了。等我转到讲台上,再环顾教室里的考生,呵呵,他又趴下了。
期末考试准备会上,领导一再强调,不允许学生在考场上睡觉,经提醒无效的,记录在考试记录表上,待考室结束后由班主任老师处理。决定再去提醒一下这个学生,又一次转到他身后,再碰碰他脚后跟,他抬起头,白白胖胖的脸上,那双不大的眼睛似乎没有什么神儿,倒是有点红。
“你是哪里不舒服吗?要不要到校医那儿看看,或者,真是不舒服的话,找班主任请假,出校看看。”我和他对视一下目光,轻轻地对他说。最近学生感冒比较多,不能排除他是因为生病头疼而趴在桌子上,还是先问明情况。
他摇摇头,没说话,大约是告诉我他没生病,不再趴下了,手里拿着卷子,翻来翻去,却不看内容。估计是英语学的不好,看不懂题,直接放弃了,所以才选择睡觉的。
过了不到十分钟,眼睛的余光中,他再次趴在桌子上。哎,俗语说的好,你永远也唤不醒一个装睡的人。看着他,还真有点感觉了,他睡没睡不清楚,趴在桌子上是事实。
第三次走过去,轻轻拍了一下他的桌子,他不情愿地又一次抬起头看着我。那眼神,瞪着我看,真的吓我一跳,这男生,至少有一米八,体重一百公斤靠上,要真是被我惹“怒”了,我岂是他的对手!还是带着笑容看着他,指指他的卷子和笔,既然他“醒”了,我又回到自己监考的位置。
要是他再趴下……,我……。心里有了几种假设,把目光换到教室其它地方,看着那些“下笔如有神”的学生,刷刷地写着,噌噌地涂着,哎,什么都不会,也挺难的啊!
正当我替他发愁时,他却不再趴着了。摇晃了数次大脑袋,前后左右转转脖子,开始啃指甲抠手指,还有一些小动作,也没有影响其他同学,好吧,总算不睡了。还真不睡了。
……
看看表,离考试结束还有十五分钟,提醒学生注意时间。 转到最后一排,他看着我,比开始清醒了许多。“把答题卡涂涂。”轻声对他说。“涂了,涂了,老师。”他连说两遍,再次和我眼光相遇,脸上有了点笑容。
考试结束铃响起,他负责收他那一列答题卡。收完了,放整齐,交上来,他对我笑,说了句,“老师再见。”。他转身走向门口,又回头看我一眼,说,“老师,英语,真不会写。”从他的眼睛里,看出几分不好意思,还有几分友好,和最初那份“怒”相真是天壤之别。
监考老师真的太“难”了,既不能让学生在考场上睡觉,还不能和考生发生冲突,还要确保考场纪律……。
还好,大约是在我的三次提醒中感觉到了尊重和善意,他几乎什么都不会写,还干坐了一个多小时,也不容易啊!
拿着答题卡去教务处的路上,脑子里又浮现出曾经写过的那篇博客文章《相信柔和的力量》,文中提到的那位班主任老师,和我交流班里一位学生的问题,听取我的建议,用平和的方式,和那个一贯爱顶撞的学生交流,效果出乎意料,那学生不再暴躁,和他谈了一节课,问题迎刃而解,所以,他专门发微信感谢我。
这一次,应该又是“温和而坚定”地了传递教育的力量,不仅唤醒了考场上睡觉的学生,还收到了他回应的信号。
我们常说,师生之间的尊重是彼此的,对学生表现出尊重和善意,学生是会收到的,而且在某个时刻,会从心里收到并反馈的,借用柔和的力量,把握教育时机,给师生彼此空间去思考和成长。
与学生相伴而行的日子里,“相看两不厌”的主动权应该在教师手中,师生“两情相悦”的日子是何等的美好又令人倍感珍惜与难忘。
一路走来,唤醒更多美好心灵,心怀希望,播种善良,收获美好。
转载请注明出处:教育信息网,如有疑问,请联系(913415906)。
本文地址:http://www.longmaoba.com/post/19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