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读了那么多书,还是写不出好文章?
“为什么我读了那么多书,还是写不出好文章?”
“呐喊”的这位,情绪之沮丧,昭然若揭。
这不是一个人的愤懑。
我们从小就被教导“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是当我们真的读过不少书之后,却失望地发现:我们依然写不出文章,或者写不出我们想要的好文章。
让我们回到问题本身:
为什么我读了那么多的书,还是写不出好文章?
这里面有一个论点:
读书多,一定能写出好文章。
这个论点不成立!阅读力不等同于写作力。写文章就像厨师炒菜,食材再丰富,未必能炒出好吃的菜。段落的起承转合,情节的跌宕起伏,理论的旁征博引,词藻的精准凝练……都是写好一篇文章不可或缺的元素。
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虽然读书多,不一定能写出好文章,但是写出好文章的,一定读书多。因为,阅读常常给写作者带来灵感,搭建感知世界的桥梁。
回归到问题本身:怎么才能写出好文章?
在读创意写作系列丛书时,其中一个观点,我觉得值得一试。
美国女作家布兰德提出:要想写出好文章,读书的时候你就要费点劲儿,学会像作家一样读书。
大多数人的大多数阅读,都属于欣赏式阅读,也叫消遣式阅读。当然,如果用于打发时光,消遣娱乐,这种阅读无可厚非。这个世界沉重的事儿已经够多了,如果再把阅读打造成一个紧箍咒,那就罪莫大焉,也绝非我的本意。
不过,有些书的确有罪——哪儿是你在消遣书,分明是书在消遣你。曾经追过两部小说,追到半夜三更,追到蓬头垢面,追到九十多集……蓦然回首,男主和女主连小手还没牵,每次都是差那么一点就要牵着了,却杀出各色程咬金……
我想强调的是,如果你读书不仅仅是欣赏或消遣,而是想写出好文章,你就需要费点劲儿,学会像作家一样读书,不管读什么,都要悉心留意那些恰如其分的用词;像作家一样剖析,这篇文章为什么引人入胜?那篇文章为什么呆板生硬?
要像作家那样阅读,唯一的途径就是任何书籍或者文章都要读两遍。
第一遍阅读
对于需要研究的书籍、故事或文章,很快地不加评论地读一遍,即欣赏式消遣式的阅读。
1. 列一个提纲
读完之后,列一个提纲,可以是情节发展,或者是人物命运。
2. 做一个总结
你喜欢它,或不喜欢它;你相信它,或有疑问;你喜欢其中的一部分,而对其余部分不感兴趣。
(记住你的判断力需要限制在作者的意图上)。
3. 做一个分析
扩大“总结”中的问题:你喜欢它,为什么喜欢?你不满意的某部分,是因为人物不够丰满?还是情节不连贯?有场景给你留下突出的印象吗?是因为作者描写得好?还是因为一个机会被作者愚蠢地废掉了?
(这个有难度。我们能判断一篇文章引人入胜,但要知道为什么引人入胜则比较困难。因为要分析美丽,比美丽本身困难得多。)
4.问一下自己
自己写作的弱点是什么?作者是如何处理自己感觉到吃力的情形的呢?
第二遍阅读
根据你的问题,寻找重点章节阅读;只读你认为写得最好、或者是写得最差的段落;慢慢地、透彻地阅读第二遍。
1. 记答案。一边读一边记下你列出问题的答案,回答要尽可能具体。
2. 标段落。标出你认为写得特别好的段落。这些段落是你写作时难以处理的素材,而作者恰恰运用得很好。
3. 找线索。看是否发现了虚假的线索——去掉这些线索,这本书反而更真实;或者那些扭曲了作者意图的部分——虽然这些段落加进来一个不必要的因素或者是误导了读者,但是它们加进来有道理吗?认真读一遍这样的段落和章节,确保你不会漏掉作者的完整意思。
4. 学门道。全神贯注地阅读,思考:当作者想要强调的时候,它的节奏是变快了,还是慢下来了?仔细寻找它的独特风格,看能否为自己所用?看看作者是怎么处理场景转换的?又是怎么推动情节发展的……
实际上,当你真的这样做的时候,你会发现读书的乐趣远比消遣式阅读浓厚得多,收获要比欣赏性阅读丰满得多,因为学会像作家一样读书,你不仅仅是时时处处悉心留意那些恰如其分的用词,而且会欣赏作者创作的激情,留意他的创新,以及他不一样的视角和眼光……这样,好文章你能读得进去,那些消遣人的文章你也能容忍了。
转载请注明出处:教育信息网,如有疑问,请联系(913415906)。
本文地址:http://www.longmaoba.com/post/194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