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慎独”能力

作者:教育信息网 2020-02-08 浏览:546
导读: 培养学生“慎独”能力 ——《读懂小学生》观后感 《礼记.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苏霍姆林斯基说:“独自一个人时的诚实,是对人们、对社会尽责的...

培养学生“慎独”能力

——《读懂小学生》观后感

《礼记.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苏霍姆林斯基说:“独自一个人时的诚实,是对人们、对社会尽责的表现,这是在童年期和少年期必须培养的重要的道德特征。”

“如果你能使儿童在独自一人时也能有羞愧感,能为自己不道德的行为而感到自我羞愧,如果儿童迫切希望成为一个比现在更好的人,如果在他的意识中,不仅仅有什么更好,什么更坏的概念,而且这些概念已经成为他个人的信念,这时就意味着您看到了自己教育工作的成果。”苏霍姆林斯基就为孩子们写过一篇有关羞愧感的故事——《面对夜莺感到羞愧》。

两个小姑娘,奥利娅和莉达,到树林里去玩儿。走过一段令人疲倦的路程,她们坐在草地上休息、吃饭。她们从包里拿出面包、奶油、鸡蛋。当小姑娘吃完饭时,离她们不远处一只夜莺唱了起来。沉醉在这美妙的歌声里,奥利娅和莉达坐在那里,一动也不动。一会儿,夜莺停止了歌唱。奥利娅收起自己吃剩的东西和撕碎的纸片,把它们扔到灌木丛里。而莉达则把蛋壳和面包屑裹在报纸里,放进包内。“为什么你要把垃圾带回去?”奥利娅说,”把它们扔进灌木丛就好啦,要知道,我们这是在树林里,没有人会看见的。”“可是当着夜莺的面……我感到羞愧。”莉达轻轻的说。

心中有天地,不为外物欺。看完这个故事,我的心里不禁反思自己,在一个人时,是不是也做到了不羞愧。慎其独,就是要保持内心的诚。有社会规则或者是约定俗成的规定时,大家也许能做到君子行为很正常,但是,难得的是,在独处时,没有人监督时,还能自我约束、严于律己,在自己一个人时,也能做到精神不松懈,思想无邪念。

转载请注明出处:教育信息网,如有疑问,请联系(913415906)。
本文地址:http://www.longmaoba.com/post/19499.html

添加回复: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