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测评的一道题,是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计算个人所得税,这道题的错误率接近80%,它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我就一直在思考问题究竟出现在哪了呢?在之后的教学中我该怎么去做才能克服这些问题?
这是一道很好的题目,贴合教材,却又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一道题目。这道题目以文字的方式介绍了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又以表格的形式给出了不同的工资对应的税率和速算扣除数。这道题目学生出错,一方面是看到一道陌生的题目,内容又比较长,就没有认真地读题目,就想当然地去做题了。所以出现了像图上一样的错误计算方法。另一方面,学生缺乏实际生活的经验,不知道个人所得税是怎样一个概念,有一部分同学计算出个人所得税是8000多元,甚至10000多的时候,都不能意识到自己对这道题理解有误。
在反思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想起了之前听过的“清华附小成志教育‘整合数学课堂展示观摩活动’”,在那次的听课中,我印象很深的老师说他们的学生本身素质就很好,课本上的知识在他们预习的时候都基本没有什么问题,那他的课堂讲什么呢?他举过一个例子,比如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把它的设计原理融在了自己的教学内容中。这样学生的学习不再是单调的,枯燥的,身为一个老师我都觉得很有意思,特别认真地在听,唯恐错过了哪句话。当时我就在想我的课堂怎么样才能这样牢牢抓住学生呢?我该怎样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我的数学课堂上关注到祖国的发展,关注到世界的发展,数学课堂不再仅仅是为了讲会一个知识点,一个方法,一个算理等等。回到自己的课堂上之后我也试着做了一些改变,但是也正是这一道题目让我认识到我做到的仅仅是冰山一角,我还需要下更多的功夫去备课,去了解更多的知识,才能让学生对知识有更全面的理解。在学习《百分数的应用四》的时候,课本上的银行利息的计算孩子们都没有问题,我就联系之前学过的知识,我们在缴水费时,在每个用水量之间,收费标准是不一样的;我们在乘坐出租车的时候,距离不相等时,收费标准也是不同的;然后就讲到了我们的工资不一样的时候,缴纳个人所得税的税率也是不一样的。我想通过这样一个联系,可以为他们以后要学习的分段函数奠定一定的基础,想着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会明白在用水量的每个不同的段,出租车行驶的不同距离段,我们的工资的每个不同的段,它们的计算方法是有区别的。当时觉得这样自己还挺满意,但是就是看到这道题目的时候,我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我没有紧紧地联系实际,我看到题目中给出的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时,都觉得:啊!居然是这样啊!果不其然,我的一部分学生按照分段的方法计算完所得税后,又减去了速算扣除数。这时候,我明白了,我也只是我认为的在联系实际生活,为什么不能找找生活中水费,出租车,个人所得税真正的计算规则呢?如果我课前做了踏踏实实地备课,把找到的个人所得税的方法,速算扣除数的意义都跟学生讲明白的话,可能会有不一样的效果。
这件事让我明白了,当想好要去做一件事的时候,一定要踏踏实实地把它做好,既然想让学生在学习数学时能有更开阔的视野,那么作为老师就一定要以身作则。想起了《明朝那些事儿》中描述朱元璋的一句话:要么不做,要么做绝。

转载请注明出处:教育信息网,如有疑问,请联系(913415906)。
本文地址:http://www.longmaoba.com/post/195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