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深度分层教学的一点思考

作者:教育信息网 2020-02-08 浏览:550
导读: 关于深度分层教学的一点思考 这是寒假第二天在手机上写的,现在拿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现在夜深人静,却突然醒来,没有睡意,平时工作繁忙的我只感觉每天疲惫不堪,抽空得闲的时候最想干的一件事就是睡觉,总羡慕退休后每天有大把时间可任意支配的老教师,以前在缺吃少穿的年代,能每天吃点肉可能是做梦都...

关于深度分层教学的一点思考

这是寒假第二天在手机上写的,现在拿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现在夜深人静,却突然醒来,没有睡意,平时工作繁忙的我只感觉每天疲惫不堪,抽空得闲的时候最想干的一件事就是睡觉,总羡慕退休后每天有大把时间可任意支配的老教师,以前在缺吃少穿的年代,能每天吃点肉可能是做梦都难实现的遥远的期待,现在在工作压力不断膨胀的快节奏城市生活中,能每天睡到自然醒却成了我最大的奢望,谁料刚放假一天,这放松才刚刚开始,我竟然失眠,满脑子都是王校长放假前所说的教学金点子,想想自己的教学,我脑海中复现最多的画面是孩子们晚自习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目光呆滞,思维凝固,看着一堆作业大脑一片空白的茫然失措,对他们来说,时间似乎是最富裕的,日子也似乎是最清闲的,表面上也挺逍遥自在,趁老师不注意看个闲书,做个鬼脸,传个小纸条,只要不让自己的思维跟学习关联起来好像自己就很幸福,作为值晚自习的老师,也多么渴望孩子们不这么做,多么希望孩子们能安静的做作业,但是普通班这样的学生几乎超过一半,指导学生学习当然是老师们都乐意效劳的,可此时的主要矛盾是老师一厢情愿的指导和学生不愿意让自己的思维去与学习关联的矛盾,学校所期待的静心学习的静和学生内心想自由活动的动之间的矛盾,所以这对矛盾在每天的课堂上不断重现,学校的办法是查课,老师的办法是镇压,学生的内心是反抗,这种现状不仅仅我们学校存在,在所有学校都存在,所以这是普遍的社会问题,我们的办法也仅仅治标,想治本真的是太难太难。
我在这夜深人静的失眠时刻情不自禁地来思考这深层次的原因和有效的措施,仅供参考。我想学生不愿让思维与学习关联的原因并不是他天生排斥学习,而是由多种综合因素影响的。如,网络的丰富多彩,游戏的刺激过瘾,小说的科幻世界,朋友的勾引互助,但是我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内心的知识无用潜意识和知识本身的机械性和苦燥性。还有就是学生堆积如山的知识障碍和他无法逾越的知识鴻沟。
作为学校,能够做的就是最大程度地去开展一些讲座来改变学生内心的知识无用潜意识,作为教师,能够做的就是不断修炼自习的教学技能,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来把苦燥知识的学习变得更加有趣,但是要排除大量学困生的知识障碍对学校来说,可以说是一项大的工程,我在试想,如果深度分层教学是不是会更有效呢?一个年级十四个班完全按成绩由高到低分成十四个层次都不一样的班会是什么样子?一班和十四班的教学内容可能完全不一样,对于七年级来说,一班甚至可以超前学部分八年级内容,十四班甚至可以把小学五年级六年级的难点突破之后再学初一的知识,因为我见过很多到九年级还不会分数除法的差生,但是你让九年级数学老师在正课去讲小学的分数问题岂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如果在七14班去正课学习分数问题似乎大家都能接受,因为这一班差生小学数学都会有很多问题还没有解决,如果能够让每个学生都在适合自己的班级去有效学习,学生每节课都收获满满,初中这点知识何愁学不会呢?
我这样考虑,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现在的普通班老师很难兼顾优等生和学困生去把握每节课所讲内容的难度。包括实验班也有差次不齐的情况。如果学生程度接近,那就相对好把握一点。第二,班级不是长期固定不变的,而是在每一次考试后都重新分班,我们常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每个班的学生也应该是流动性的,这样有竟争意识的学生可能进步会非常快。第三,不同班级也尽量找到最适合这个班级特点的班主任及任课老师。我们常说,适合的才是最好的,这样便于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第四,我认为这与教育学中最初提出的分层教学是一致的,因为每个学生的基础和接受能力均不相同,为每个学生创造最适合他的班级才能保证他的学习是最高效率。而现在的普通班有一半以上学生每天的学习都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第五,这样改革能保证优秀的学生更加优秀,不一定能保证差生变得优秀,但是至少会让差生不断提高,顶多他还是个老师讨厌的熊孩子。第六,这样有利于改造不够自律的中等生,普通班有很多非常聪明的学生,基础也可以,但是受那些始终不让自己思维与学习关联的差生干扰诱惑,逐渐陷入不能自拔的困境。第七,这样在一定程度上能调动老师工作的积极性,我们学校的现状是实验班老师很累,成绩不一定理想,累并期待着,普通班的老师很苦,成绩好了又能怎么样?想多考上一个市重点何其难也,同层次的班级考砸了,颜面何在,痛并煎熬着,员工整天都是这样的工作状态,何谈幸福感,如果每个老师都在最适合自己的班级教最适合自己教的学生,那应该是干并快乐着!这才是最有前景的学校该有的样子!
在睡意朦胧的时间我这样胡思乱想,不知所云,如果有不妥之处,请多指教。天亮了,有点瞌睡了,准备补个回笼觉!

转载请注明出处:教育信息网,如有疑问,请联系(913415906)。
本文地址:http://www.longmaoba.com/post/19525.html

添加回复: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