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华丽的转身 ——错题记

作者:教育信息网 2020-02-08 浏览:463
导读: 一场华丽的转身 ——错题记 郭俊华 这次期中考试解决问题的最后一题是一道开放题,如下: 初次看到这个答案,我是特别的生气,这提的是什么问题呀?简直驴唇不对马嘴!图中明明是8个小朋友和两位大人,依照成人的思维,即便是插上...

一场华丽的转身

——错题记

郭俊华

这次期中考试解决问题的最后一题是一道开放题,如下:

一场华丽的转身                  ——错题记 实战分析【江苏快3大小单双公式】口诀玩法归纳 教学研究  第1张

初次看到这个答案,我是特别的生气,这提的是什么问题呀?简直驴唇不对马嘴!图中明明是8个小朋友和两位大人,依照成人的思维,即便是插上想象的翅膀无论如何也不会联想到6只小鸡的,但是我们的这个孩子他却好似长了一双穿越的眼睛,愣是给写出了6只小鸡来。我惊呼自己跟不上现在孩子们的思维。这个孩子是怎么做题的?做题时难道不用眼睛,不用脑子的吗?题目再开放,思维再发散,也不能开放到提无关的问题,发散到把人物看成小鸡的地步吧?叫我的气真是不打一处来。

期中质量分析时我又毫不犹豫地拿出它,作为“所提问题不符合图意”的典型性错误拍照做在了质量分析PPT里。

在全校的质量分析报告上,当我出示了这张试卷后,我们几位老师还针对这一现象调侃道:“现在孩子的思维速度是5G,而我们当老师的思维速度是2G,永远撵不上这群娃们的天马行空和随性妄为”。

生气归生气,因为在做“利用错误读懂学生的研究”这一课题,所以,后来我忍不住第四次拿出这张试卷又仔细研究起来。这次的我努力让自己抛弃主观的印象,冷静、客观的去观察后发现,这个孩子其实还是有很多可圈可点的优点的:首先他的字体很工整;其次书写格式也很正确:所提问题规规矩矩的书写在画好的横线上;书写的很规范,线不够长也没有随便往下面写,而是自己又小心地把线延长后继续书写;提完问题不忘标上标点符号“?”(其实试卷上已经标出来了),单位名称也写得准确;这一题的前两小题也写得特别认真而且正确。

当我放下最初的成见,真正静下心来重读试卷,重读这个孩子的内心的时候,我首先为自己当初的想法感到愧疚。接下来是欣慰,因为由以上几点均可以证明:这个孩子是一个对待作业和学习特别认真,听课习惯良好(不然不会把老师要求的每一个细节:标点符号、单位名称、格式等等都一一做到),数学思维严密,可塑性较强的孩子。最后我庆幸自己的这第四次读错,通过这次读错,不仅让我看到了这位孩子更多的优点,也促使我不由得思考:这么一个课堂上专注听讲,作业认真的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严重的错误呢?除了孩子没有读懂题意之外还有没有我们教育者的问题呢?经过不断的反思和研究题目,我发现,孩子不是不会提问题,相反的,孩子的思路很清晰,他描述的信息完整,数学语言简洁、准确。如果单从他写出的这一句话来看,其实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孩子之所以提出与题目不相符的问题,是因为我们平时的练习形式单一,只限老师出示一幅情境图,紧接着就让孩子根据情境图说出看到的数学信息并提出问题,缺乏这种一大题里又出现连续的几道小题后,再让学生根据情境图进行提问的练习。这样一来孩子不知道这一小题跟前面大题的隶属关系,所以出现提出与题目内容不相符的问题这一错误。此外,之所以出现题目要求提出问题,而孩子却连条件和问题一块写出这一错误,我回想自己的课堂后,也找到了问题的根源,是因为平时在课堂上当让孩子提问题时,有的孩子连数学信息和问题一块回答了,而老师为了赶进度,并没有对孩子的这一错误进行评价和纠正,所以就造成了孩子数学条件和问题不分这一错误。

通过这四次读错,让我不仅仅读到了错误本身,也让孩子的错误得以华丽转身,为孩子们“平反昭雪”的同时,我也为自己的课堂教学找到了欠缺和不足,希望我和孩子们都能够在这次“错误”中得以华丽转身,遇见更美的自己。


转载请注明出处:教育信息网,如有疑问,请联系(913415906)。
本文地址:http://www.longmaoba.com/post/19542.html

添加回复: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