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解学生纠纷
中午在二楼书法教室,听到外面有学生大声吼叫的声音,走近窗台并未发现人。
刚想把字写完再去吃饭,又听见老师的声音和那个学生的吼叫。
于是,按耐不住,走出去寻找。
到一楼没有,看大厅也没有,在我疑似是不是老师解决完问题走了时,又听见那个学生大声的辩解声,寻声望去,在四楼。
上到四楼,看见刘老师的旁边是刘同学,他脸扭在一边,气鼓鼓的。另一边站着的张同学也是脸挂泪痕。
我知道吼叫声是来自刘同学,于是先对他说:“看来你很委屈,是怎么个情况你给贾老师说说吧。”
听完刘同学的叙述,我知道了事由是从午餐站队开始的。
张同学隔着刘同学和前面的同学打闹,当然不可避免的就有一下打在了刘同学身上。刘同学说他,他没理会,刘同学就还了一下,张同学也是不是“善茬”,嘴里就骂了刘同学,于是刘同学又踢了他一脚,估计这一脚踢得疼了,两人的动静让老师发现了。老师看的情况是刘同学打人,就先批评了他。他觉得不是自己挑事在先,心存不服。恰巧刘老师是张同学的班主任,刘同学心里自然就认定是刘老师偏袒本班学生,就和老师有了争辩。
在刘同学说完之后,我向张同学征求属实不属实。二人没有异议。
于是就和两个孩子进行分析事由:
-
张同学站队打闹是不对的。打到夹在中间的刘同学没有及时进行赔礼道歉,是事发的根源。如果当时道歉并住手,就没有后面的矛盾了。可是张同学没有。
-
张同学后面骂人又是一个不文明的错误的做法。
-
刘同学能自觉站队本身做得很好,在无辜受殃的情况下,没有听到道歉,也没有做到包容,而是采取看见不对又用不对的方式去对待,导致事情激化。
和两个孩子一起复盘经过:如果都好好自觉站队,就不会有这样幼稚的事情发生;如果张同学和前面同学玩闹时不小心碰着刘同学能及时道歉,相信刘同学也不会不依不饶;如果张同学后面不骂人,事情也还过去。
这时,两个孩子都地下了头。看着两个壮壮实实的学生没有了委屈和气愤,我又对两个孩子说:“咱们长大了,经一事就要有一个长进。就这件事,贾老师想教你们遇事会说三句话,即‘请’、‘对不起’、‘没关系’。”
具体说就是:“不小心冒犯别人了,要赶紧说对不起,征得他人谅解。
一般的小事情,在这样很诚恳的态度下,都会得到原谅。”
“和人说话特别是有事相请求时,一定学会加个‘请’字,小小的一个字不仅体现一个人有礼貌也是一个人修养的体现。”
“当听到别人说‘对不起’时,只要对方是无意的、是真诚的、又对自己没有造成太大的伤害,要回复一句‘没关系’,你们都是小伙子了,将来都是男子汉,要有大丈夫的胸怀,学会包容学会原谅。”
“至于张同学的骂人,我是最不喜欢的,也是不对的。你的话语习惯很大的程度来自你的家人和环境,但是你要记住,一代要比一代强,或许你的爷爷爱骂人、或许你的爸爸也会经常有口语,骂人是不文明的现象,骂人是不对的,骂人不能解决问题只能让对方更恼怒,让问题更加激化。我们是新时代的少先队员,我们是春晓的学生,我们的学生要文明、礼貌、大气、正气。以后必须改掉这个毛病。”
“贾老师说的这些,你们接受吗?”两个孩子都点点头。
“希望以后遇事能用这神奇的三个词去解决。那么,现在你们该如何处理呢?”
刘同学是个很“仗义”的孩子,他立即对张同学边鞠躬边说:“对不起,我不该和你斤斤计较,不该打你。”
张同学倒也表现不错,立即说:“没关系。”接着也对刘同学鞠躬,说到:“对不起。”
我又跟进问到:“对不起他什么?哪里有错?”
孩子也认识到了,不该骂人、不该打他。
这场纠纷处理完了,两个孩子心服口服。相信对他们以后如何正确问题会有帮助。
当然,我也单独对刘同学说:“无论怎样,对老师大吼大叫的态度是不对的,希望你今天找个机会给老师道歉。”
孩子点点头。
【感悟】在学生出现矛盾时,老师要注意,看到的未必是真实(全面)的,听到的未必也是真实。要给孩子话语权,要求证。不要简单只做个法官,判谁对谁错。简单的判案,有时会把自己置于和学生辩解、被动的局面。因为孩子站在自己的角度,都有自己的理由。要学会经一事教给孩子学会做人、学会做事的准则和方法。
转载请注明出处:教育信息网,如有疑问,请联系(913415906)。
本文地址:http://www.longmaoba.com/post/197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