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的日子,终身抹不去的回忆

作者:教育信息网 2020-02-13 浏览:474
导读: 特别的日子,终身抹不去的回忆 作者:衡美娟字数1662字 2020年过的真的是太特别了,对于生活在这一年的所有中国人来说,真的是终身难忘。 因为新冠状病毒肺炎在中国的肆虐...

特别的日子,终身抹不去的回忆

作者:衡美娟字数1662

2020过的真的是太特别了,对于生活在这一年的所有中国人来说,真的是终身难忘。

因为新冠状病毒肺炎在中国的肆虐,让所有中国人真的是猝不及防。从网上得知为了切断病毒的传播,202012310起武汉的封城的消息,也许对于像我这样离武汉千里之外的人来说可能真的对于冠状病毒的认识浅薄至极。看到大家买口罩,我也好似凑热闹般,转了县城七八家大药店,结果令我惊讶的发现口罩基本脱销,我还在感叹有这么夸张吗?

进而又从新闻中听到原本计划在我们的家乡--河南郑州炎黄故里那有一个现场直播的中央春节联欢晚会分会场的,结果由于疫情缘故变成了录播;紧接着是春晚临时加入由白岩松等主持人朗诵的《爱的桥梁》,讲述奋战在抗击疫情一线医务工作者为百姓不被病毒传染架起的安全保护屏障,他们是传递爱的桥梁,且在历届春晚当中有史以来从未正式彩排的节目;再到大年初一确诊一千多例,死亡40多人,于是新闻上,网络上,村里广播不断宣传要求为防控疫情,今年过节不走亲戚,不串友,不聚餐,减少外出。在作为普通老百姓的我们还在为过年鞭炮声也没有,走亲串友也没有,只能呆在家里,深感已经没有个年味时,随着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死亡病例数字以惊人的速度不断的刷新。这俨然已不是普通的数字,它们背后是无数的生命,无数的家庭,也寄托着亿万中国人的希望,希望这个数字此刻用的是加法运算。春节年年有,可生命仅此一次。对于我们还能和家人在一起过这个春节,可是奋战在疫情一线的所有工作人员呢?看各省分驰援武汉的医疗大军都已经留下请战书,丢下父母,孩子已经踏上了抗疫前线。请战书上已郑重签收自己的名字,一个个鲜红的手印代表着他们为护人民的一腔热血,请战书上的内容赫然写着的“守护人民,齐心协力,无论生死,不计报酬”又或者“召至,战必胜”是那么的坚定,从容,坦然的决心。我的眼泪已不自觉的夺眶而下,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动,是一种油然而生的敬佩,同时又是一种怜惜。武汉市英雄的城市,又来了一批又一批的白衣战士他们更是我们心中真正的英雄。这些白衣战士也想在这特殊的日子里陪在家人身边,给他们一种力量,他们又是父母的孩子,又身为孩子的父母,有的孩子才几个月大,面临疫情当前,被迫断奶;有的媳妇还在坐月子期间,也希望自己的丈夫能陪伴左右,然而疫情当前;有的医护工作者亲人去世了,可疫情当前,病人离不开他们;有的家人做手术住院卧床不起尽管只有楼与楼的距离,而这疫情当前竟然成了遥远的距离;有的长发及腰的美女医护工作者为了防止头发上染上病毒或者怕耽误工作时间,她们依然选择了剪了自己的长发;由于长时间带口罩、护目镜防护服尽管他们的脸上,耳根勒出了深深地折痕,磨出了水泡,他们只要能抑制病毒疫情他们也不怕;为了避免上厕所怕穿脱防护服麻烦,更为了节约医用物资,省着点用,他们选择不喝水,他们选择戴上了成人尿不湿,好几个小时高强度的工作连轴转了二十来天,到换班交接的时候在这样看似初春但又寒冷的天气里,全身已湿透,轻轻一用力如水洗般模样。在疫情面前他们之生死于不顾,舍小家,只为大家,为大家守护一方平安,却把自己置于死神面前。我们还能说这个年我们在家里过的没有年味,过的没意思吗?

正所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哪有有难,去哪里,各省驰援武汉,在这一刻不正是兄弟姐妹一家亲吗?所有的中国人是一家人,我们是炎黄子孙,我们同饮的母亲--黄河,我们五十六个民族紧紧团结在一起,就像握紧的拳头,有力量,有温暖。尽管病毒的雪球越滚越大,可是我们一点都不怕。在这期间为了能为抗击疫情出份儿力,我们见证了国家有难,还要什么钱的中国建筑工人;见证了80多岁老人步履蹒跚的捐出自己省吃俭用的养老钱;见证了农民兄弟把自己种的几十吨青菜全部捐出;10天建成火神山,雷神山治疗冠状肺炎医院,到各地小汤山医院的建设,我们见证了真正的中国速度,更看到了这里面所蕴含的中国精神,民族精神。

春天已至,处处一片生机,花儿一定会开放,让我们全民众志成城,攻坚克难,上下统筹配合,早日打败怪兽,静等春暖花开。

写于2020211日晚10

转载请注明出处:教育信息网,如有疑问,请联系(913415906)。
本文地址:http://www.longmaoba.com/post/19905.html

添加回复: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