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努力,在摸索中磨砺前行

作者:教育信息网 2020-02-14 浏览:466
导读: 一次突发的疫情,有多少逆行者在奔波忙碌,生命和健康成了永恒的话题。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梦想,作为自己耕种的土地,就要有为梦想坚守到底、永不退缩的信念和勇气! 19年半的从教生涯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我也终于有时间来总结一下自己的前半生。回首走过的岁月,不敢说自己在教育岗位上取得多少成绩,但感...

一次突发的疫情,有多少逆行者在奔波忙碌,生命和健康成了永恒的话题。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梦想,作为自己耕种的土地,就要有为梦想坚守到底、永不退缩的信念和勇气! 19年半的从教生涯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我也终于有时间来总结一下自己的前半生。回首走过的岁月,不敢说自己在教育岗位上取得多少成绩,但感触还是颇深的!

一、初心缘起

我来自一个小山村, 在那个交通几乎完全靠走,通讯只能靠吼的年代,我提着煤油灯,背着小黑板在窑洞里开始了求学生涯。从拼音——识字、识数——组词造句——练字写作……,慢慢的渐明事理。在小学三年级之前,班上有30多名同学,然后逐年减少,到了初中就屈指可数了。在那个信息闭塞、中专还包分配的年代,我在亲戚和邻居们还傻傻分不清中专和大学区别的懵懂中,我扛住了父母和亲人的阻拦和诱惑,成了那年村里多年来首次唯一参加高考的人。

我即将步入高三的那一年,母亲告诉我,村子里仅有的教了几十年书的民办老教师因病情严重住院了。可是有谁愿意到这个交通靠走的省级贫困村来任教啊!接下来近一年时间内,乡文教组很努力的动员抽调来的教师,却很少有在这个交通不便、缺水少电的村子里坚持够1月的。几经破折后,三个年级共计30多个孩子没了老师,被迫停课近2个月。这件事使我的内心产生了极大的波动,在当年进行志愿选报时,对专业选报还概念不清的我义无反顾的选择了师范类院校。

二、直面现状

毕业后,适逢高考政策发生改变,高考科目由“3+2”改为了“3+大综合”。因为化学成了小学科,我被分配到了职业高中,脱离了本专业,改教高二、高三生物。办公的第一天,我才知道自己是这个学校改为职高多年后的第一位生物学科教师,除了教科书和一本教学大纲外,没有其他资料,没有前例可以借鉴,一切都要从头学起。在学校领导的支持和鼓励下,我到新华书店买了相关的专业书籍和教辅来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认真研读教学大纲,经常听老教师的课并向他们请教教法学法,利用周末时间到郑州图书城为学生挑选教辅和高考资料。在备课、上课、改作业、管理班级、安排班级活动……边学边教中,我理出了一些头绪。在办公室老教师们的指导下,我制订出了该学科工作计划和所带班级的班务计划,并逐步开始有条不紊地实施,我担任的教学工作和班级管理工作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进步着。在经验和成绩的背后,我懂得了“一个岗位,一份责任”的工作理念。三年后,机缘巧合中,我又回归到所学专业的教学工作,陆续承担了高一到高三化学教学工作,多年的磨练使我的课堂教学应变能力和班级管理能力均得到了较大的提升,无论教学成绩还是班级管理均名列前茅,并于20048月担任了理科组教研副组长。

三、收获成绩

2005年6月,学校出现了有史以来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理科美术班。当我听到学校领导说这些美术生是因为喜欢学化学、觉得自己化学学的好才选学理科时,我的眼湿润了。8月,我在教学和班级管理之余,兼任了高三年级管理工作和学校团委书记。2016年,学校125人参加普高艺考,专业课全部国省定大专线,文化课更是考出了37个本科、84个大专的好成绩,而这个21人的理科美术班,在2006年高考中,走出了11个本科、10个大专,我几年来的潜心努力的终于有了收获。在8年的时间内,我都一直勤勤恳恳地耕耘在教学第一线,无论是教学、班级管理工作、年级管理工作,还是兼职的团委工作、关工委工作和工会工作,我在用教育事业的过程中打磨着青春岁月,慢慢成长着,有时也会参加一些教学能力比赛和辅导学生竞赛,来检验一下和提升一下自己的业务教学能力,一步步扎扎实实地提高着自己的教学硬实力和管理能力。

四、时代变迁

08年6月学校合并后,学校的发展方向和专业设置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我突然间成了多余的人,半年的后勤工作中,我毫无目的的奔波中,心情却异常烦躁。20092月底开学后,我被安排接任17级电子信息专业的班主任并担任电子基础和电子技术专业课,新的挑战开始了。幸运的是,我不再是一个人在摸索,在经过认真钻研课本、听课学习、组内教研、虚心向老教师们请教等一系列努力措施后,我终于初步完成了从理科到理工科的转变,开始探索将电子专业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相互结合。

五、新的挑战

2010年8月,学校开辟了新的专业,我的工作任务再次发生变化,教学工作由电子专业转为机电、数控专业,进一步由理工科跨入工科领域,并于20112月兼任机电、数控、汽修专业的教研组长。一个班级的管理工作,三个学校开设的全新专业,每学期都有变化的专业学科的教学,还要领着本组教师辅导学生参加郑州市技能竞赛。面对的是未知的领域和全新的知识,所教授专业知识只能从企业和网络中涉取。虽然13年卸去了汽修专业组长,机电、数控专业的专业课教学和专业发展中的困难现状仍然让我夜不能寐。那时的我所接受的极其短暂的企业培训只是个简单的入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将理论和实践统一起来是异常困难的,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立足于实践的教学方法和理论结合归纳成为教学成功的关键。上课和班级管理之余,我深钻课本,搜索网络,摸索技能,不断为自己充电,每天异常忙碌,过得极其充实。也就在那时,我也时常陷入这样的窘境:忙了一天,忙了一个星期,或是更多,每次回想昨天,往往是一片空白,好象什么都做了,又什么都没做。如此日复一日,月复一月,持续了一学期。我不禁开始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呢?思虑之余,感觉虽然一直在学习,却少了一份反思,更少了一片宁静的、属于自己的心灵空间……为了解决疑虑,2012年,我开始讲授校级、县级和市级优质课,不断在业务素质上提升自己。同时,我主持了和参与了郑州市教科研课题各1项,开始尝试通过研究教科研课题来以研促教,逐步发掘专业课教学的规律,促使课堂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逐步实现结合。201311月,我所主持和参与的两项关于技能课教学方面的课题均成功结项并被评为郑州市教科研成果二等奖,教学中的疑虑也在渐渐消除。2014年,我再次主持了和参与郑州市教科研课题各1项,来探讨班级管理中学生流失的原因及对策和探索所教专业的教学方法。

六、与痛同行

2014年8月,我又一次改换专业,担任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并兼任教研组长,又是一个全新的领域!让我不知所措的是,城市轨道交通管理专业这近乎文科的教材,其讲授方法同理工科差异极大。没有设备,缺少资源,没有科班出身的专业教师可以咨询,网上缺少资源,自己讲课时大脑空洞,所依赖的只能是课本。本组所有的专业教师都是其他学科改教的,很多时候遇到疑问都一无所知,需要去共同去查找,由于专业发展历史短,很多时候都是毫无收获,需要几个人去理解商榷,又是一个新的挑战!

在不知疲倦的人生奔波中,不幸悄悄地降临了。2010年起左腿髌骨出现的病变经过几年的积累,在20149月初终究还是恶化了,膝关节髌骨下软骨已经磨损已极其严重。我每天上完课、查完寝后躺在床上,疼痛刺骨,彻夜难眠,每天短暂的睡眠后又是一天的忙碌,我感觉身心疲惫、心无余力。1年多的不间断的治疗下,髌骨软化症这个不治之症的疼痛虽然得到了缓解,却带来了两个副产物:失眠和高血压。

一个全新专业的教研组长和教学工作,加上身体带来的痛苦,让我倍感身心疲惫,几乎失去了前进的方向和动力。2015年,我艰难的主持完成了教科所课题1项结项并获得二等奖,参与的1项课题结项并获得三等奖。接下来一年内,无论讲授优质课、论文还是课题研究都没有给我太多的提升。偶然的机会,我收到了郑州一所兄弟学校发来的邀请函,邀请我参加郑州市第二届技能工作室,这无形中为我深入了解城轨运营专业带来了希望。2016年,经过了一年多的身心调节,我开始通过郑州技能工作室的培训、郑州市中职学校教研、观摩课等活动来加深对这个专业有了一定的了解,在2016年上半年兼任教科研助理时更是对教科研有了充分的认识和了解,在失败中逐步寻找规律,期间指导参与了郑州市教科所课题1项和郑州市职业教育改革课题1项,两项课题均在2017年圆满结项并获成果奖。同时在跟随技能工作室培训和不断教研中,我的视野逐步被打开,开始尝试将疑问通过课题研究体现出来,来探索解决。在2017年,在同事们强邀下,我主持和以第二人身份参与指导了河南省职业教育改革课题、郑州市职业教育改革课题、郑州市教科所课题和郑州市社科联课题四个部门共计5项课题,亲手撰写的5个立项均获得批准。

七、以研促教

2017年下半年,学校开设了民航服务专业,我再次承担了学校民航服务专业的一门专业理论课,并同时兼任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和民航服务两个专业的教研组长,又是一个陌生的领域,我一无所知,只能独自在摸索中磨砺前行。2018年,主持的两项课题和参与的3项课题均成功结项,主持和参与的两项郑州市教科所课题均获得成果二等奖,教科研的研究使我对专业课教学、信息化的使用、专业发展方向都有了一定的思路。在2018年河南省信息化说课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全国比赛中获二等奖,本年度我紧扣信息化研究,在优质课、说课、论文、课题各方面均取得不错的成绩,并且初步实现了以研促教,教研相生。2019年,我主持的1项课题结项,参与的3项市级课题均获准立项。

八、小结

进入本校后的十多年时间里,我先后从事过生物、化学、电子、机电、数控、城轨交通、民航服务专业七大专业共计十多门学科的教学工作,先后担任机电、数控、汽修、城市轨道交通、民航服务专业的教研组长。坚守一线,我的大脑时刻被新的领域冲击着,从未停歇,一直在涉取新的知识和理念,在脚步蹒跚中摸索前行。在这近二十年的教育教学生涯中,我品尝到了工作中的甜酸苦辣,也领悟到自己在慢慢地成长和进步,无论是专业教学和管理还是教科研研究领域,我在平凡的一线岗位上用青春和毕生的精力谱写着我的人生。

“起始于辛劳,收结于平淡”,在教学实践和教科研方面,我结合职业学校特点、依据教学和专业发展实际,将专业发展、教学研究、日常教学相结合,积极组织和参与教学研究,至今共主持和参与完成了2项河南省课题项目、12项郑州市课题研究项目,获得省、市级成果奖十多项,CN论文、省市级获奖论文及省级论文成果达10多项,多次参加省市级优质课、说课、基本功、技能辅导等教学活动,2019年,我在在郑州市教科研先进个人和郑州市学术技术带头人的候选中脱颖而出,摘取荣誉。同时,在我不断努力的同时,带动和感召了一大批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自2014年担任城轨组长以来,在我的感召和鼓舞下,在中职信息化教学说课比赛中,学校的6项国赛二等奖、3项国赛三等奖中,有5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被轨教研组的教师摘取,4项省赛一等奖、3项省赛二等奖全部都被城轨教研组的教师摘取,使本组的教师得到了锻炼和成长。回顾以前所走过的脚印,无论深浅,无论大小,都有值得回忆的经历。如果说我在虚心学和勤实践上做出了一点成绩的话,那么更引起我注意的还是在这些过程中存在的欠缺和不足。无论是教育还是教学工作,在探索过程中,我发现此事躬行方知浅,学海无涯还需努力。既然选择了教师,就注定了一生的奉献。我取网名为走出大山,在个性签名中写到:心中有山,眼前万重山;走出大山,路还在脚下。我相信,只要有信心和决心,就能以百折不挠之勇气,来成就属于我们自己的光辉灿烂的美丽人生。

转载请注明出处:教育信息网,如有疑问,请联系(913415906)。
本文地址:http://www.longmaoba.com/post/19942.html

添加回复: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