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书,是成语接龙(补充版)

作者:教育信息网 2020-02-16 浏览:395
导读: 我读书,是成语接龙(补充版) 我是一个灵活的不迷信的阅读者—— 既不会产生忠贞的爱情一样喜欢着某个作者,也没有一本书影响改变人生的戏剧经历。 上次把自己的阅读习惯称作“成语接龙”,细思觉得不够...


我读书,是成语接龙(补充版)


我是一个灵活的不迷信的阅读者——

既不会产生忠贞的爱情一样喜欢着某个作者,也没有一本书影响改变人生的戏剧经历。


上次把自己的阅读习惯称作“成语接龙”,细思觉得不够准确。

成语接龙,接的是最后一个字,而我下个阶段的阅读,接的往往不是上本书的结尾。


我接的,是书中的“点儿”——

这个“点儿”,是读书中发现的的“错误点儿”、“疑惑点儿”、“兴奋点儿”、“关注点儿”,或者是书中相关的“知识点儿”……

这个“点儿”,可能是一处,或者多处,但一般情况下,我总会选择其中一个我最“关注”、最“兴奋”的点儿,来确定接下来的阅读方向。

这个“点儿”,可能是读完、读到一半、读了一页……的时候发现的。


遇到这种情况,有时候我会记下来,回头再查阅资料,阅读书籍。


而大多时候,我是绝对不会放过这个“点儿”的——往往就会把这本书放下,寻找和“点儿”相关的书来读。是那种“不到黄河心不死”的感觉。

手头有现成的书籍最好,但大多时候没有那么幸运的。毕竟,小小书柜远远达不到“群书”的程度。


我就自己拼凑“书目”。

首先是收集阶段。在电脑上建一个文件夹,然后打开任意一个浏览器,输入相关词条,开始全网大搜索——只要跟这个领域相关的东西,全部都会塞到这个文件夹里边。有时候只有一个观点,甚至一句话,我也要写在新建的文档上,放进文件夹。

然后是整理阶段。资料整理,集结成册,打个目录,OK,一本自己整(拼)理(凑)的“书”出版了。


这种“像海绵吸收水分一样”海纳百川、来者不拒拼凑出来的“书”,虽然鱼龙混杂,但因其作者三六九流,观点百家争鸣,其中也不乏干货、硬货。

拼凑“书目”,其乐无穷,我乐此不疲。


也有人把这种阅读称作“延伸式阅读”。

还有人把这种阅读叫做“扩散式阅读”


不管哪种叫法,都是以一个核心点画圆的方法。

把哪一类或者哪一本书籍作为核心,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标准。

现在的出版物很多,既是好事,又是坏事。如果没有自己的选择标准和阅读基础,真的会眼花缭乱。


选书,无外乎两个标准,第一是“有趣”,第二是“有用”。


我的建议是:

从有用开始。暂时把你的专业书放在核心地位,然后以专业为核心向外扩散,这个范围越大越好。会扩散到有用的、系统的、甚至跨界的……通过触摸各色各样的作者,扩大自己阅读的种类,获得跨界的知识和能力,提升自己的工作效能,更有利于对某个领域或者某个方面做一个整理,为这个领域的研究做好准备。


当然,总有一天,会扩散到自己喜欢的,比如哲学研究,比如文学著作……然后产生新的核心,再扩散到历史、哲学、社会……既能扩大自己阅读的视角,又兼顾了阅读的多元性与专业性。


当然,如果你读书纯属兴趣,没有什么目的,上述这些,大可自动忽略不计。



转载请注明出处:教育信息网,如有疑问,请联系(913415906)。
本文地址:http://www.longmaoba.com/post/19992.html

添加回复: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