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苏幕遮•碧云天》
熟悉这阙词还是在高中,闺蜜极喜欢读宋词,而我那会儿还沉迷于她送我的《唐诗三百首》,不知词为何物,对唐朝之后的文坛也没太大兴趣,这位宋先生既不认识我,我也不大想粉他,咱们两不相看。只是经不住闺蜜百般撩拨,渐渐也去看几眼。一来太白先生的《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我是很喜欢的,二来,词的篇幅毕竟是短的,即便柳三变的长词慢调好几篇加起来也抵不上《长恨歌》,省心,容易读。懒人便是如此,喜欢一切简单节省的东西。
于是读到这阙词,起句便勾起无限遐思。一派色彩斑斓、天高云淡,却无处不透着入骨的凄清。是旅居的寂寞,思乡的离愁别绪还是对政途坎坷,抱负不得伸展的感慨不愿深究,只握着这缕属于秋的萧索辗转着,无眠。
彼时与人念起,却总被告知未曾读,只王先生那句“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知道得还多些。想来那句似乎色彩更浓烈,只是境界上浅淡了很多,毕竟不相同的处境,不计较。
再次翻拣出这句子因为梨子。原本不是他的歌我很少去听,禁不住歌曲的名字诱惑着,想解惑,好奇也能推动这只懒猫。
歌词好杂,戏腔部分便是化用了范先生这首《苏幕遮》,仅仅动了几个字,合着曲韵,颇有些意思。倒不仅限于此,其余语句里听出了周邦彦的《苏幕遮》,白居易的《长相思》,李后主的《相见欢》,嗯,李商隐的《锦瑟》。想来,平时没少做积累,信手拈来化用,词作者用心良苦可见一斑。
不过,还是更喜欢有故事的歌。能听出悲观喜乐,或者淡然或者沧桑,或者仅只是梦醒后的一点残存。能感觉出活的思想,歌词下面澎湃的心。因为我的心在跳的,需要的是同样真实的节拍。
晓来谁染霜林醉?有碧云天,黄叶地,它醉得不突兀,不矫情。“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是深秋高古寂寥的往事,回望时是千古的长叹。这些句子之所以美,是因为它们出于真心,发于真情,源于纯粹。
转载请注明出处:教育信息网,如有疑问,请联系(913415906)。
本文地址:http://www.longmaoba.com/post/200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