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教育孩子的第一门功课

作者:教育信息网 2020-02-20 浏览:451
导读: 敬畏--------教育孩子的第一门功课 孔子曰:“君子以恐惧修省。”意思是君子之心,长存敬畏。敬畏是对一些规则的敬仰和恐惧,是一种对待信仰的神圣态度。敬畏是信仰的基础,是一切智慧的开始。这是《规矩与爱》这本书中的话语,它在告诉我们,人生在世要常存敬畏之心。 敬畏既是修生立道又是伦理道德之...

敬畏--------教育孩子的第一门功课
孔子曰:“君子以恐惧修省。”意思是君子之心,长存敬畏。敬畏是对一些规则的敬仰和恐惧,是一种对待信仰的神圣态度。敬畏是信仰的基础,是一切智慧的开始。这是《规矩与爱》这本书中的话语,它在告诉我们,人生在世要常存敬畏之心。
敬畏既是修生立道又是伦理道德之底线,敬畏自然就是幸福之保障。追求幸福是每个人的人生目的,但是没有敬畏就没有幸福。天下所有的父母每日忙忙碌碌,费劲心思教导孩子,终期目的就是让孩子的一生幸福。所以作为父母,我们教育孩子要先培养孩子的敬畏之心。书中说培养孩子的敬畏之心就要从对规矩的敬畏之心开始。
什么是规矩?有哪些规矩?作为父母我们应该给孩子从小立下什么规矩?早在几千年前,《三字经》《弟子规》就给我们做了概括。首孝悌,次见闻。告诉我们首先让孩子在家里学习的是孝和悌。也就是说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就要做好自己的一言一行,通过让孩子学习规矩树立在孩子面前的权威,要让孩子从心底里顺从父母,尊重兄长,从而培养孩子对父母的敬畏之心。当孩子有了敬畏父母之心,他就会听从父母的召唤,不会忤逆父母,知道父母的艰辛。长大后他就会是一个孝顺的孩子。一个孝顺的孩子那么他的品德也决不会差。
当孩子进入学校,接受了学校教育。就要遵守学校的规矩。所以每年的开学季特别是新生入学学校都会安排孩子们学习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有了这些规矩的界定,孩子们就会形成好的习惯。慢慢地对学校也就有了敬畏之心。当孩子对学校有敬畏之心了他就会爱护学校的一草一木,一桌一椅,不给学校抹黑,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为学校争光添彩。有了敬畏老师的心,就会尊重老师,知道老师的良苦用心,明白老师所有的行为都是在爱他。当然,除了孩子敬畏学校、敬畏老师,做父母的首先要先做到,才能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但是现在的孩子缺乏这样的敬畏之心,所以才会有了学生暴打老师、杀死老师的恶性事件,才有了有的家长因为一点小事就动不动告教育局、告老师。这些种种恶行,真的是让天下辛苦的老师们寒心,所以作为家长、作为教育者,我们有责任教育我们的孩子对学校和老师有敬畏之心。
然而我们最终培养的孩子还是要走向社会。因为孩子是社会的一员。他要在社会中愉快地生活,他就要遵守社会的规矩。而社会的规矩就是法律。法律规定了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比如你不能闯红灯,不能酒驾、不能破坏公共设施、不能......如果你违背了就要接受法律的制裁和谴责。无数的案例也证明唯有敬畏才能让你远离祸害进入幸福。当然,孩子遵守了规矩,对社会有了敬畏之心,他就会时刻要求自己的行为符合道德准则,符合一个合格公民的标准。他就会在超市结账时主动排队,在大众场合不大声喧哗,在游园活参观时小心谨慎,不损害文物古迹......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教育我们的孩子学会尊重自然规律,敬畏生命。因为大自然是人类生存立命之本。我们是大自然的一份子,我们有责任保护它。我们要让孩子从小爱护树木、爱护动物。如果违背了自然规律,人类定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生命是世代的传承,每个人的生命都来自父母,都不能随意损之,身有伤,怡亲忧,父母养育本就不容易,更不能让他在为之操心。
敬畏---幸福的根本。所有的家长朋友们,为了孩子的幸福,为了自己的幸福,让我们重塑自己的敬畏之心,教育我们的孩子从小心存敬畏,因为这是以后学习和做人的基础。

转载请注明出处:教育信息网,如有疑问,请联系(913415906)。
本文地址:http://www.longmaoba.com/post/20114.html

添加回复: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