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为一生打底色的事情 ——说说我是怎么开始读起《西游记》原著的 文:薛真
本来按照原定阅读计划,并没有打算要读《西游记》的,只是昨晚跟老公在看电视剧《西游记》时刚好看到搭救乌鸡国国王(电视剧这一集叫做:除妖乌鸡国)部分,突然就生出了阅读原文的冲动,刚好手头也正好有。
要知道对于西游记中很多故事的情节,我们都是很熟悉的,因为这部剧简直就是陪伴着我们一起长大的,很多剧情和台词熟悉的不需要看画面,只需听音乐和某一句台词,就能基本准确判定出来是哪一个故事了。所以,《西游记》可以说是经典中的经典。 什么是经典,温儒敏老师曾在《谈读书》中给过很经典的回答:经典就是你正在看或者准备看,或者你看了不止一遍,而且是看了一遍还想再看一遍的作品。我想不论是《西游记》的电视剧还是原著,都是值得我们反复去推敲品味的经典。
小时候看《西游记》,只是关注演员们华丽的服饰造型,看精彩的打斗场面,或者是听优美的配乐,只觉得热闹好看,说不出具体更多好在哪里。再大些,可能只是回顾童年的美好回忆,重温那此生难以忘怀的深刻过往,更多是追忆和致敬那永远不会回返的如歌岁月。
而今,再看乌鸡国国王部分时,我们就不再是只看情节,而是关注剧中人物的表现,揣摩分析人物的语言和性格特征,也深度去思考台词背后的一些含义,还有一些故事情节的铺垫以及与前后情节的关系以及连贯度。我和老公边看边讨论,有许多思考和疑惑: 看到乌鸡国国王夜晚化为魂魄将遇难之事悉数告诉唐僧,求他来搭救性命时,我们就纳闷乌鸡国国王与唐僧师徒并不相识,何故如此巧合地在寺中相遇,又何故如此信任唐僧将个人身世说与他听? 国王手中那个玉圭,似乎在剧中他和那道士游花园时似乎并未佩戴,何故在魂魄现身时怎么就突然出现了玉圭? 那皇后紫彤也是个美人,为何那全真道士对她就没有一点兴趣呢? 电视剧里很多妖怪都是有目的的,要么是想要吃唐僧肉,要么是想许配给唐僧,妄想御配成天作之合作长久夫妻,还有的是贪图唐僧那件珍贵的锦斓袈裟等等,这个妖道全真把皇帝推入井中,既不是为了美人,也不是为了金钱财宝,更不是为了江山,也不想吃唐僧肉长生不老,那他图个啥呢? 还有剧中全真道长化作的国王曾经给皇后紫彤说“你若是顺从于我,只消三年,定然夫妻恩爱,一切如初”,这里的三年是否有什么特别的含义,为何是三年而不是一年二年五年? 还有这皇帝到底有何能耐,能够得蒙井龙王搭救,还用定颜珠锁住容貌,致使后来又能起死回生?
……
这一系列的问题,让我们在看电视剧的时候有许多思考,为了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俩翻看了原作《西游记》对应的这几个章节(第36回:心猿正处诸缘伏,劈破傍门见月明;第37回:鬼王夜谒唐三藏,悟空神化引婴儿;第38回:婴儿问母知邪正,金木参玄见假真;至39回前部分:一粒金丹天上得,三年故主世间生;第40回前部分:婴儿戏化禅心乱,猿马刀归木母空),去寻找答案。在阅读原作的过程中,我反复将书中与剧中情节相对照,慢慢找到了答案,也有了许多个人的思考。 原作中,这个全真道长乃是文殊菩萨的坐骑——青毛狮子幻化,是奉命前来乌鸡国国王度他一难的。原来这乌鸡国国王乐善好施,好善斋僧,如来派遣文殊菩萨来度他归西好成就金身罗汉,菩萨化作凡僧与其相见,二人言语犯难,国王一怒之下将文殊菩萨浸入御水河中浸泡了三天三夜,后来幸好有金身保护才得以活命。如来知晓此事定要惩罚,便有了将皇帝推入井中泡他三年之事,主要目的是为了消解那三天三夜之恨。如此一来,这所有故事便都明了了,原来是有前世之因才种下了今世之恶果。
不过在通读完原作后,我发现在原作中内容更为丰富,人物之间的对话更为细致,而电视剧为了增加收视率,特地将故事的矛盾冲突点变得更为密集,人物的语言变得更为精简,故事情节也稍微做了一些调整和戏剧化,目的就是为了在最短的时间里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和兴趣,其实这也无可厚非。电视剧固然可以促进理解和加深印象,但我认为对于经典名著的阅读还是十分必要的,毕竟如温儒敏老师说,经典名作的阅读是不容忽视的,因为那是为一生打底色的事情。(1561字)
|
转载请注明出处:教育信息网,如有疑问,请联系(913415906)。
本文地址:http://www.longmaoba.com/post/201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