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霞
今年我很荣幸与孔校长一小学语文课堂上也真的需要有这样的尊重与敬畏,他一次次的深入研读教材,教参一次次,推倒自己的教学设计,重新再来反思。甚至一些细节,工工整整的板书,抑扬顿挫的语言,甚至外在的着装都考虑其中,小学语文的课堂上也真的需要有这样的尊重与敬畏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稚嫩的孩子,我们的职责是文化文明的传承,在这样为期两周的时间里,我们组的每一个人都收获很多,但我最大的收获是有效的观课议课,应该是从深入的研读文本开始。
今年是新教材,我们在拿到新教材时,不免会发现很多方面都不一样。一样的文章放到不同的单元主题下,语文要素不相同,知识点的处理也不一样。一篇文章仅靠一个人,一本教参,我个人的感觉是理解不透的。文本理解不透,再去给孩子们上讲的时候会讲清楚吗?答案是不言而喻的。在接到孔校长要让《四季之美》这个消息时,我们六个人随即聚在一起,依据教参、教案书,把这篇文章研读了一遍。在孔校长第一次试讲时,这篇文章我们仔细地研读读了两遍。上完之后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学生在课堂的参与度不高,原因在哪?是老师对文本的处理不当?是对文本把握的不够透彻?是老师的提问有问题?是语言过多影响了孩子的思考与参与等等,带着这些疑问,我们又一次翻阅教材,教参。在网上观看别人上课的视频,查找有关对本文的文本解读,查找作者清少纳言的资料。查找一些比较好的教学设计,以及名家对本节课执教后的一些感悟。每一次查找,每一次与孔校长在一起的交流与碰撞,都会使我们对四季之美的课文主题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的理解越来越清晰。课堂上再给孩子们去讲的时候,我们的思路也会越来越清晰,我们对课堂的预设也会越来越了然于心。
后来,孔校长就在54、55班各上了一次,可以说,每一次课堂的观摩,每一次课下带着对课堂上出现问题的思考与交流,我们对教材的把握越来越全面,越来越深入。大道每个环节的取舍,小到老师课堂上说的每句话,提问学生的个数,就有了今天大家看到的课堂。
上好一节语文课,真的很不容易。但这样的一次为期两周的语文观课议课磨课上,虽然做课的不是我们,但确实通过孔校长的课堂去反思我们的课堂,我们如何才能让以学生的学来定老师的教,如何才能让全体学生都参与整个课堂的学习,如何把课堂变得更加实效高效呢,这些都值得我的思考,但我最想表达的还是这样的一个观点,要想把一节课上好,备课必需充分详实。
备课得充分,详实,必须得反复的研读教材,教参,广泛的查阅资料,还要加入团队的力量。观课,议课,更需如此,如果你对自己的文本主题都不清楚,那么在观课,议课,你所能看到的问题与优点,也只能是泛泛的,不能走向深入,不能对老师本节课课堂的目标的达成,重难点的突破,学生的有效学习进行把握。你不了解教材,不深入研读,也必将不能与做课的老师在思想上产生共鸣,也就很难走入课堂,那么,这样的观课,议课,不能说是无效的,可能是参与了却不够深入。看不清问题的所在,找不到改进的方法,没有思考,没有反馈,没有共鸣,这样的观课,议课,甚至都是无效的。
只有充分的深入的了解教材,你才能发现课堂的优点与不足,你才会更清楚的知道。执教者的设计图,你才能更清楚地透露她的课堂来反思我们的课堂,才会把自己的思考引向深入,这样的行为才是有效的课堂展现。
转载请注明出处:教育信息网,如有疑问,请联系(913415906)。
本文地址:http://www.longmaoba.com/post/203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