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智慧的父母(一)
——读《承传千年不衰的家道》有感
有人调侃“父母是唯一不用培训就能上岗的职业”,而这一职业看似简单,却又是世界上最复杂、最漫长、责任最大的职业。古往今来,有无数古圣先贤、仁人志士,人们都在感叹他们的伟大及其对人类做出的贡献,而我认为他们的父母更值得人们去赞叹,因为他们的伟大离不开父母的培育。
放寒假的那天晚上,我拿着女儿的期末试卷,气冲冲地回到家。这次女儿考试成绩很糟糕,我看见女儿就是劈头盖脸地一通训斥。眼看着同事朋友家的孩子都是那么优秀,我能不着急吗?同时,我也在反思如何做好父母。我翻看着蔡礼旭老师的《承传千年不衰的家道》一书,努力从中寻找答案。
我们要努力学习,成就自己的德行、智慧。父母不懂得做人的道理,再爱孩子还是害了他。因为不明理,父母会用错的方式去爱孩子。《易经》里面六十四卦,其中有一卦叫家人卦,家人卦讲为人父母,要“言有物,行有恒”。“言有物”,就是父母讲出话来,都要是圣贤的教诲,都要让孩子听了受益,懂得怎么做人。 “行有恒”,不只讲道理,还要言行一致。而且,这个“恒”还表现在终生保持这些德行。今天,我们学习圣贤的教诲还会怠懈,是我们这一颗慈悲心没能真正发出来,使命没能放在心上。我们要常常提醒自己,常常鞭策自己,扛起家族的责任,扛起教育好下一代的责任。
教育是增长孩子的悟性跟善心。孔子讲“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什么是“小利”?马上看到效果。什么是“大事”?有一个正确的学习态度。这一颗心好学,这一颗心健康,才是大事。我们现在管不了那么多了,全部都是“只顾小利”,只顾眼前。想想自己一看到女儿考试分数低,就立刻暴跳如雷,我们眼里看到的只有分数。现在仔细想想,她之所以成绩不好是学习态度出了问题。也在于我没有及时地引导。女儿总是以应付的态度对待学习。她写作业时遇到不会做的题,我就会仔细地给她讲,相信在学校,老师也讲过不止一两遍。可为什么讲那么多遍依然不会做,因为她的心没有静下来,或许我们在给她讲解时,她根本就没听懂,心里只想着尽快完成作业。我们做父母的不应该只看分数,更应该从态度上去关心孩子,引导孩子。
转载请注明出处:教育信息网,如有疑问,请联系(913415906)。
本文地址:http://www.longmaoba.com/post/20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