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不可能(三) 王永启
从活动第一天的“齐眉棍”开始,“神笔马良”,“沙场点兵”,“卜卜升高”,“穿越雷区”等等,大家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团队凝聚力的考验,每次又都是以失败告终的惨痛,证明着他们好像挑战的真的是一个个不可能。其实,每一种团队合作的设计都并非是不可完成,关键是现在的孩子动手能力弱,自我意识又重,不懂的合作更不知如何合作,更缺乏组织能力。而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和合作意识,我想也正是东区委托基地要达成的最核心目的。每次活动我们都有总结,印象最深且最成功的莫过于,我激发他们去做团队核心人物的野心。这是接手八一班之处留在心理的结,感觉班内十个男生,就像散落在地面的珍珠,个个饱满圆润色泽鲜亮,就缺那条可以把它们串在一起的线。所以我处处留心,希望可以找到那个可以把它们凝聚在一起的一个核心人物,带领大家在追梦的路上一起拼一起闯。
这次的活动规则就给了我一个灵感。规则是,每次活动需要一个组长来组织,完成既定任务,而其他成员在整个过程中,只能遵从组长指挥但不能说话,这就有故事了。
先是在“齐眉棍”活动中,x和s主动请缨做了组长。在整个准备环节,大家意见不一,以至于木棍总是不能按要求平行升至齐眉处,屡屡受挫。成员多次要表达意见,我则在场外阻止,因为这有悖规则。“现实生活就是这样,先敢于担当再说发言权。”后来他们接受现实,听从“领导”指挥一遍遍演习,可是在比赛环节,刚开始就被教官直接pass掉了,因为不符合要求。一个小时的努力让他们悲痛倍增。(规则是要求手指水平,而组长在施展聪明才智,让队员手指交叉)。这就是后来他们的共识:“方法错了,越努力越悲哀!”“学会聆听是生存的基本素养”“团队的核心人物很重要!”
在“神笔马良”的活动中,大家要用线操控同一支毛笔写“中国 70”字样。规则还是一样。在推选组长环节,局面已经大不一样,他们争先恐后的要做组长,而不是像以前那样听之任之畏畏缩缩。
这次小y是组长。刚开始仍是一团嘈杂,各执己见迟迟不能达成共识。我再次在场外指责队员违背规则,同时刺激组长
“谁是组长,懂不懂规则?”
“我在征求组员意见!”那口气简直是挑衅。
“你是组长还是他是组长?不知道活动的规则,没有思路要你组长干什么?懂不懂自己的职责?”我一连串的责问显然有些气愤。也看出了y的不服和不开心,不过我想要的核心人物的特质慢慢的在他们意识里显现——要真正有能力,有凝聚力,有思想的人。但我知道有个结已结结下,甚至不知道多久才可以解开,不过我并不后悔用这种方式表达我对这个集体的一种期待。
后来每一个活动都在这样的规则中进行,一次次强化了他们站出来做“核心人物”的胆量和欲望,挑战了他们曾经做事的原则和底线。同样,作为班主任,我们都挑战了一次我们意识之外的不可能。感悟到这种活动的难度,凝聚他们在一起的难度!不过还是相信这就是最好的安排。
转载请注明出处:教育信息网,如有疑问,请联系(913415906)。
本文地址:http://www.longmaoba.com/post/203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