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得残荷听雨声,温情良人入梦来——记凄美永世之孤情诗者

作者:教育信息网 2020-03-02 浏览:535
导读: 郑州龙门实验学校 胡毅 艳阳高照六月天,一片广袤的田野边,一群舞勺之年的男孩,在绿荫匝地的小树林里高喊腾跃、玩着捉迷藏;他们跑得热汗淋漓,追着、闹着、嬉笑着;而此时一个高高瘦瘦的少年路过,一双秀...

郑州龙门实验学校 胡毅

艳阳高照六月天,一片广袤的田野边,一群舞勺之年的男孩,在绿荫匝地的小树林里高喊腾跃、玩着捉迷藏;他们跑得热汗淋漓,追着、闹着、嬉笑着;而此时一个高高瘦瘦的少年路过,一双秀目里闪耀着艳羡之光……他出神地看了一会他们的玩耍,一抬头,望见如织的阳光,就准备走了。

“嘿,樊南生,你去哪?”这时,一个面庞红黑的男孩问道;“我要回家了,我得抄书呢!”说着,就稳重自持、像个小大人似的离开了。

是的,在家里,面目憔悴的母亲等着他“佣书贩舂”,来支撑生活。父亲走了不久,可怜母亲思念成疾,手已颤抖不能做活,家里,全靠他了!是谁说的,“沉默、沉默,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这个孩子,现在一有空,就安安静静地坐在书桌边,手持一只父亲留下来的旧毛笔,工工整整替人抄书。光阴轮替、日月如梭,就这样,在清风摇曳里坐着、在柳絮漫天里写着、在烛光闪烁里撑着、也在幽暗寂寞中忍着;渡过荒草丛生的岁月,他像一支孤舟,竟也慢慢划向了河的远方……

虽然失却许多童年的欢乐,但他却也收获了文化知识的滋养,或许还有一些人不曾有的隐忍心性吧。

829年,他已出落成为翩翩少年郎。童年的家道衰微,并没有磨灭他远大的志气,他誓要光宗耀祖、也要做一些利国利家的大事来。于是,在拜谒成风的大唐,凭着自己所写的一手好文章,他敲响了一个当朝大员的家门——时任天平军节度使的令狐楚。《才论》、《圣论》通篇洋溢的才气使令狐大人暗暗生喜、心中赞叹不已。阅罢,大人强压激动欣喜之情,面不露色地问:“这是你写的?”少年不知大人真实想法,怯怯地回答:“正是小生所作,大人见笑了。”未曾料到,大人面若灿阳地笑了,连声称好!“义山,你就留下吧。”——从此,他竟有了着落——做了令狐楚的幕僚。

从那天起,一直到开成二年,他就一直伴在令狐大人身边……

这世上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遇到令狐,真是他一生所幸啊!

这位曾经位及宰相的老人非常欣赏他,对他所作诗文都是赞不绝口,甚至认为,他就是未来的肱股之臣。于是,大人每日与之谈文论理;满腹经纶、自身就是文章高手的令狐大人,对于这个器宇不凡的年轻人,已当作学生了啊!

宦海沉浮多年的老人洞察世事,他决定好好打造这个具有奇情才思的孩子。虽然当朝皇上爱文,但进阶官场,还得会写对仗工整的骈文。这可难不倒令狐大人!他把自己一生所学,悉数传给了他。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大公无私的老人,彻底鼓舞了少年!像一道明丽的光,照进了他沉静的心湖……

少年深深为之感动,虽有满腔抱负,却从未遇到如此理解和信任、支持自己的人啊!更何况是他,名满天下的令狐楚!

在老师的熏陶下,少年学问日日精进。老师还热情地把他推荐给自己士人阶层的朋友……曾一度幽暗的心窗渐渐打开了,他的心湖开始涨满了绿水清波……

微意何曾有一毫,空携笔砚奉龙韬。自蒙夜半传书后,不羡王祥有佩刀。”——《谢书》就表达了对令狐楚的感激之情以及他的踌躇满志。

然而,世事无常,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837年冬,朔风肆虐、天气阴冷,人们虽着夹袄也是瑟瑟发抖。1213日黄昏,他被叫到令狐大人房间。大人半卧在榻,面庞灰黑,眼眶里仍闪烁着一缕微光。“义山,你来,我给你一项任务——”已经长成青年的他竭力掩饰住内心的悲哀与怜惜,靠近大人身边。“孩子,我想你替我写最后一篇谏文。”令狐衰弱地说;他忍不住掩面而泣,心想:面前这位老人,与我半生素不相识、却如此帮助提携我;直到今天,亦是如此……令狐大人满心装的,都是国家安危和民生疾苦!何其得光辉四溢!何其得义气凛然!

天寒地冻,只有一片枯叶从光秃的枝杈上陡然掉落。令狐大人,走了。那夜,身着缟素的他,一直守着;红肿呆滞的双眼看向窗外的刹那,一颗白闪闪的硕大流星在高空划了一道银线,璀然落下……

参与料理令狐楚的丧事后,他茫然无措。多年相伴,令狐在他敏感脆弱的内心深处,已然不是老师,而是如父亲一般了……他的音容笑貌、他的声声叮咛——“为社稷苍生、为黎明百姓……”无时无刻不镌刻在他的生命之中。只是,人已不再;缘,难再续……虽然,令狐大人的儿子令狐绹也对之照顾有加,但毕竟不是亲近之人。

在这微茫时刻,另外一个人照亮了他的天空——王茂元。这位高官也对李商隐的才华非常欣赏,甚至将女儿嫁给了他。也许是孤寂使然,也许是抱负促之,也许是温暖感化,他走近了这另外一位“伯乐”身边。

但是,未曾料到的是,随之而来的竟是一次次命运的跌落……政治情商不高的他,被迫拖入了牛李党争的漩涡、一路贬低、一路被人鄙视……

局促无奈、灰心至极的他,一腔抱负空无寄托,只好将笔触投向一往情深: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白石莲花谁所共,六时长捧佛前灯。”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

一曲曲均是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倾诉着他隐秘而真挚的衷肠,后来的人们为之感动不已、一代代传诵至今……

难道他是情圣转世而来吗?可他的诗歌,分明又晦涩不清,一如那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又有几支真正是只为情爱所抒呢?这无常人世,天大地大,却偏偏没有他李义山之存身之处啊!多年以来,他被一些不明就里之人诋毁、辱骂,说他首尾两端、忘恩负义……

可是,苍苍历史的天空,青天白日,他真是这样不堪之人吗?他曾经为师重托、曾经咏史谏事,曾经辗转反侧、半世流离,为的是实现救济苍生的宏图伟业……终于,858年,以中年之身逝于荥阳。

从此,世间再无玉溪生;只有那一卷卷蓝田日暖玉生烟”一般迷离而凄美的诗行……

多年以后,人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又有几人理解人生常恨水长东的无奈啊!

后记: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相比情诗一说,我更愿意相信,这是诗坛奇才李商隐写给他的恩师——令狐楚的——那个在他最凄清孤零时一度温暖了他的老人……多情如他,情深如他,怎会忘记一切?所谓“背叛”,实有难言之隐啊。

有一种情,是不求回报的挥洒;有一种情,能回报时,已天人永隔;只能铭记终生……

义山啊,透过历史云烟,我为你呐喊:我瞩目的诗者……

(谨以此文献给李商隐和令狐楚)

转载请注明出处:教育信息网,如有疑问,请联系(913415906)。
本文地址:http://www.longmaoba.com/post/20424.html

添加回复: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