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直播课,我看行! 郑州市郑东新区商鼎路第一小学李超营
2020年,因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学校通知开学延期,为了响应“停课不停学”的号召,我们开展了线上教学活动。最开始接到这个信息的时候,觉得内心非常慌。因为之前从来没有这样过的经验,在平台上面从来都没有尝试过直播,而且手头也没有教材、教参,一点头绪也没有。但学生马上就要上课了,我需要自己尝试一下,怎么样成功上网络课堂。后来经过不断的摸索,熟悉钉钉的各种功能。知道了怎么样发起直播,也知道怎么样和学生进行连麦互动,后来也知道了怎么样关闭点赞功能,提升视频的流畅度等等。那么结合课堂的教学质量来说,有几个学生总是上课听讲不认真,不能准时到达直播间的情况……中间出现了一些问题,我都做出了一些应对措施,进而提升直播课的质量和效果。下面,我简单地梳理一下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一、重家校合作。为了让几个不能及时听课的孩子能够参与我们的课堂,我在每节课后都会公布学生的听课情况的数据,如果看到有些孩子课堂的时间特别短,或者没有参与课堂学习,我就会及时的与家长私聊沟通,让家长在思想上重视起来孩子的学习监督工作。其间也了解到,有一个孩子智能机损坏,无法看直播的情况。于是我说家里的其他电子设备也可以使用,或者说抓紧时间购买一部新的智能手机……用这样的加强沟通的办法,促使每一个学生家长都能够重视起来,保证每个孩子都能参与到我们的课堂中来。 二、评价机制的利用。为了让孩子能在课堂上有更好的表现,我在电脑上制作了一个学生的课堂学习评价表,这些表格包括学生的平时考勤、学生的上课回答问题情况、学生的作业提交情况。综合以上的各项数据,形成一个总成绩。等到开学以后,这些积分就可以作为实物兑换,最大限度地激发孩子学习的热情。 三、加强课后测的反馈力度。我们每一节课的学习,前20分钟为新授课,后10分钟为练习内容。相比之前,我们的练习给予时间的较短,部分孩子没有能够很好的完成我们的练习,为了克服这方面的缺点,我把相关的练习内容提前发放给孩子,让他在预习的时候就能够做一做,在课堂中再进行小练习、小讲解,这样能够提升学习的效率和练习的效果。 四、加强课堂上的互动与反馈。孩子在课堂学习中,很多问题需要学生自己动脑思考,在这个时间内我会保持安静,让孩子思考1~2分钟。如果看到孩子,大多数都能够完成思考,我会挑一些孩子进行连麦,这些孩子是由不同程度的学生组成,在班里面具有代表性。听取他们的发言,就可以知道学生的整体情况,进而也能发现学生的易错点,易混点在哪里,进而加强课堂的实效性和互动性。要求学生发图片的形式进行打卡,根据学生反馈的情况,挑一些错的比较多的知识进行再次讲解,让孩子能够及时的巩固知识,进而也能够提升学习的质量。 五、重预习 常检查。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会明确要求孩子预习的内容,例如:1.课后的生字写两个组两个词,要求每个生字能够熟读。2.课文读两遍,中间要求没有错别字,正确规范,有感情的朗读。3.概括课文的内容,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用这种可观测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打卡。学生预习不熟练不开讲,用这种方式强化学生的预习习惯和效能,也能够很好的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六、使用钉钉的白板功能。在我们的视频学习过程中,有些知识点是非常关键的。这个时候我就按下暂停键,使用白板功能,将重要的地方做批注或者是写一些内容,加深孩子的学习印象,从而能够让课堂有一个更好的效果。 七、网络动漫资源的引入。例如:在我们学习《草船借箭》这一课的时候,东区录制的视频资源,是引用的新《三国演义》里面的一个片段。但是这个片段里面的噪音特别大,而且里面的人物形象也不够突出。有些孩子如果没有看过的话,他不知道哪个人物是诸葛亮,哪个人物是周瑜,哪个人物是鲁肃。为此,我在网络资源中搜了一些比较好的视频资料,作为课堂的一个补充,并且是动漫版的,人物形象突出,孩子也非常爱看。用非常简短流畅的语言概括了《草船借箭》的故事内容,也非常好地提升了语文课的情景导入的效果。 八、发挥手机拍照的作用。在我们的录制课视频中,有些PPT内容是非常重要的,这些需要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做笔记,但是课堂时间有限,于是我就把这些图片拍下来,以家校本的形式传送,让孩子能够及时的查看写笔记,用这个方法也能确保知识不会遗漏,让每个孩子都能参与我们的课堂。 九、人教点读软件APP的使用。人教点读这个软件是我们学校老师推荐并使用的。这个软件里面的朗读配音读得非常好,因为这几天我咳嗽了,嗓子一直不好,于是我就用这个软件在课堂上作为播放员,很有力的提升了课堂上范读的水平和质量 以上就是我在网络直播课堂中的一些实际的做法和经验,但还有一些不足,比如有时候因为家里网络出现卡顿的问题等等。但我希望,只要努力付出,我们的网络课堂也一样非常有质量,学生也一定能够有新的收获和成长!
|
转载请注明出处:教育信息网,如有疑问,请联系(913415906)。
本文地址:http://www.longmaoba.com/post/204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