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我作文“三十六计”
孟丽丽
作文是表情达意的交际工具,具有多种交际功能:概括事物意义,与人交流感情,影响教育他人,自我表现、自我教育、创造新经验等。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三年级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更是重要,但又是很令老师头疼的一个问题。
另外,由于我们学校处于城乡结合部,学生大多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他们从小缺乏家长对他们在语言方面的培养。因此,孩子写作文总是非常困难,不少孩子望而生畏。如何使学生消除对作文的恐惧感,激发孩子对写作的兴趣,真正在快乐中写作呢?下面,就看看我的“作文三十六计”之前四计:
第一:“绘图”计
小学生有着很强的表达欲望,学生们在一起往往有说有笑,滔滔不绝。但与之矛盾的是,作文课上他们却常常口叼笔杆,眉头紧锁,冥思苦想,下笔艰难,最后不得不涂沫几笔,敷衍了事。其实,学生并非缺乏生活素材,也不是不会遣词造句,而是由于我们训练方法的陈旧、单调,训练内容的枯燥乏味,大大限制住了学生的写作欲望,使他们失去了对作文的兴趣。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调动一切有利因素,以多样化、综合性的训练形式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写作空间和氛围,消除他们对写作的恐惧感,激发他们作文的积极性,从而能动地去反映他们多彩的生活。在以往的写景作文中,大多数学生的作文题材仍犯一般化的毛病,如某季节的公园一角啊,或是某冬天的大雪纷飞,雪下的真大啊……经过调查发现,学生不会据题找材料,往往为了赶快完成作文,就从一些作文书中找材料,或是看同学写什么题目,便“临摹”一番,完全没有自己的思考。我抓住了我们班学生爱画画的这个特点,给他们来了一个“绘图计”。因为正是秋天,而且刚刚学过《秋天的图画》一文,那优美的文章,感人的秋的旋律还在孩子的心中飘荡,因此,我专门抽出一节课时间让孩子们画出一副描写秋天景色的画。孩子一听要画画,高兴的不得了。孩子的想象力非常丰富,他们的画上有正在忙碌着挖洞的小青蛙,有低着头微笑的枫树,还有的孩子在画上写了一首诗:“秋天天气真凉爽,河边青蛙打洞忙。蚂蚁兄弟真团结,枫叶当船来运粮”。因为有了这幅画做基础,我又顺势引导:“图画的真好啊,可是如果给图加上文字介绍那就更好啦!”学生们一听,立刻打起了精神,在画的旁边就开始赶快给自己的作品配上介绍啦!不用说,这次的作文写的特别真实,而且,每篇作文都是“原创”。
二、“观光”计
小学生的特点是好奇,对新鲜的事物特别感兴趣。为了激发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我尽量在班里组织一些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一次,我校举行活动,要写一篇《我爱美丽的校园》的作文。写作之前,为了加深学生对既熟悉又陌生的校园的印象,我在班里开展“观光摄影”比赛。参赛时要求学生以校园为观光对象,和自己的家长一起,到校园进行“观光”并拍摄照片。可以选取校园内自己最喜欢的地方或是最美的一角进行拍摄,拍摄后在班上展评,在班会上介绍给别的同学听,也可以对校园中开展的有意义的课外活动进行拍摄。那个周四下午,学生们和家长一起,背上相机,走遍校园去选景、选角度,兴致盎然,有些家长甚至为孩子准备了专业的三脚架照相机选景拍摄。学校的每一处景物都尽收学生们的眼底,照片出来了,学生们的作文也有了素材,同时通过和家长的交流,口头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经过实践,我切实感受到: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写作文的兴趣,让他们有话可说,让他们有表达的欲望,才应该是作文教学的第一步。
第三:“出书”计
每个孩子都有表现自己的欲望,他们渴望自己的作文也有“粉丝”来欣赏。所以,我就来了一个“出书计”。每周,我都会有一节与众不同的语文课。要么,是播放学生喜欢看的《绿野仙踪》电影;要么,是成语故事大比拼,总之,“周周都精彩”。这样,学生每周的周记都会有不同的素材,我从中选出几篇比较好的,全班读后,请这位同学将文章打印出来,交到我这儿。而且,为了激发学生的习作热情,我还规定:只要一个月连续念四篇作文,就可以给他留一个个人专栏。学生一听,积极性更高啦。这样,一个学期下来,我们的学生自己创作的小书也不薄呢!
第四:“明星”计
要让孩子真正的喜欢作文,还要消除他们的厌烦感,要新,要让学生有新鲜感。为了消除学生的“恐文症”,我就给他们来了一个“明星计”。以往的作文,我们都是简单的批上优良,批几句像医生动手术后的评语,让孩子原本刚激起的一点成就感也一扫而空。这次,我给作文来了一次改革。我们班作文采用的是活页,封面采用了打印的图片封皮。结合每次作文的要求,我找到适合的图片,并在封面上设计作文的题目。另外,我还鼓励学生来设计作文本的封面。这样看起来,一本作文本更像是一部全班同学共同出版的“书”。有了“书”,还得有像样的“封面人物”啊。我们每次写作文前规定,写的好的同学可以将自己的照片贴到封面上,做为这周的“封面小明星”。在这样的“明星效应”下,哪个孩子能不为自己能“光荣上榜”而努力呢?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教学中我也意识到,只要我们长期持之以恒,做生活的有心人,多思考、多观察,有“化难为易”的耐心,让孩子感受到快乐。不过,这只是我作文教学前四计,预知后三十二计,就等我在教学实践中细细探索吧!
转载请注明出处:教育信息网,如有疑问,请联系(913415906)。
本文地址:http://www.longmaoba.com/post/205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