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水春生,春蔬萌发,湖水清澈,新鲜丛丛。四季更替,适时而食,不时不食。在很多人的味觉记忆中,春天是最美好的。对于“吃货们”来说,把春天都化作美食里,那就是活泼泼的美好与生机。 春天,不仅是满眼的绿色更是满嘴的青翠。春雨一下,野菜带着新鲜的露水冒出头,不管不顾地疯狂在田野生长。要说春天里的美食,怎能少了美味的榆钱呢?圆圆的、一串串挂在树上,令人垂涎不已。榆钱不仅可以生吃,还可以做榆钱馒头、煮饭、煮粥,清香怡人,美味可口,是纯天然的绿色食品。四月槐花一树香,郁郁芬芳随风扬。槐花不仅可以观赏,也可以摘回家做许多美食。最常见的是用面粉拌匀后蒸食,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持其原汁原味和营养。香椿是一个与中国人民结缘已久的野菜,早在汉代就作为供品供皇家食用了。宋代《国经本草》也有记载:椿树叶香可啖。清代康有为还特意写了一首《咏香椿》来表达自己对美味香椿的喜爱。我们似乎对野菜有着特殊的偏爱,可能是它们有着田园蔬菜所没有的肆意生长的韧劲。也可能是季节限定,它们最为难得。 在中国,对时间最敏感的是餐桌,每逢年节时令,反应最灵敏的就是吃。吃春饼是中国北方民间立春饮食风俗之一。春饼上桌,那就是立春到了。立春吃春饼有喜迎春季、期盼丰收之意。豆芽、土豆、鸡蛋、猪肉丝都是最常见的春饼馅料。当然,韭菜更是不可缺席的主力选手,毫不夸张地说,立春打个饱嗝,都是韭菜味的。薄如蝉翼的春饼摊在手心,甜面酱均匀地抹在饼上,包裹着丰富的馅料,卷着春光,人间美味,不过如此。 清明时节雨纷纷,四月的春风袅袅吹来,在“润如酥”的春雨中,万事万物都在复苏、生长。“相传百五禁烟厨,红藕青团各祭先”,青团作为清明节的主打美食,在历史的演变中渐渐化身为春季的使者。正如清代美食家袁枚在《随园食单》中写道的青团做法:捣青草为汁,和粉做团,色如碧玉。艾草的汁拌进糯米粉里,再包裹进豆沙或者莲蓉,放进锅中蒸熟,色泽青翠,气味清香。我最爱的还是蛋黄肉松味的青团,啊呜一口,糯韧绵软,青团的甜蜜从味觉涌向脑海,桃花流水、明媚阳光似在眼前,仿佛吃下了一整个春天。 俗话说,食过春笋,方知春之味。经过一整个冬天的倦怠,春笋便踏着大自然万物复苏的轻盈小调,一个个活跃地破土而出,那水灵的模样不禁让人爱怜。春笋清甜鲜嫩,荤素百搭,随便做一做都美味得不行!酱春笋、拌春笋、蒸春笋、炒春笋、油焖春笋,品尝鲜嫩的春笋,是把春天裹进舌尖的第一步。笋,自古以来都有“素食第一品”的美称。传世名帖《苦笋帖》,怀素就直接指出:“苦笋及茗异常佳,乃可径来。怀素上。”白居易对吃笋更是颇有研究,《食笋》一诗可谓是吃笋指南,在白居易的眼中,竹笋比肉更美味,在吃不到笋的京城,他一定时常怀念南方的春天。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春光本已醉人,观花更思佳酿。春风拂面的季节,最适合配上一丝丝微醺了。桃花酿,是春光在舌尖跳跃。一壶酝酿着春天味道的桃花酒,不仅颜值爆表,闻上去还带着微甜的妙味。一杯下肚,顺滑温和的口感,仿佛置身于万亩桃源。眼前立刻浮现出热播剧《三生三世》狐仙白浅上身飘飘如仙,身着白纱,独自畅饮桃花酿的场景。 春天太好了,风轻柔雨绵绵,明晃晃的光折射出许多笑脸,去公园踏青,把风筝飞上天,摘一篮草莓,沏一壶樱花茶。今年春天,我们已经错过了很多的花开,再也不能让春天从餐桌上溜走。不论如何,趁着这大好春光吃个尽兴,才算不负了这场应时美食盛宴的馈赠。
|
转载请注明出处:教育信息网,如有疑问,请联系(913415906)。
本文地址:http://www.longmaoba.com/post/215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