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目标的读写课如何展开

作者:教育信息网 2020-04-16 浏览:442
导读: 4月13号下午,我们接着听了杨教授的同文异构---读写结合讲座,杨教授接着上一次同文异构---阅读课中词汇教学,通过我们非常熟悉的课例进行了读写课如何基于目标和框架展开。我们常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而杨教授则告诉我们,成功是成功之母,只有让学生感觉到了学习的成就感和喜悦感之后,学生才会有学习的欲望...

413号下午,我们接着听了杨教授的同文异构---读写结合讲座,杨教授接着上一次同文异构---阅读课中词汇教学,通过我们非常熟悉的课例进行了读写课如何基于目标和框架展开。我们常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而杨教授则告诉我们,成功是成功之母,只有让学生感觉到了学习的成就感和喜悦感之后,学生才会有学习的欲望。

在本次讲座中,杨教授主要讲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如何贯穿于读写课中,和上一次讲座一样,杨教授首先给我们抛出了四个问题:何为过程目标和结果目标、基于罗杰ABCD目标如何编写、何为读写结合、基于目标的读写结合与教学设计如何开展。以终为始,我们可以通过输出和产出是什么,倒推到怎么样为输出和产出做好铺垫,一步步展开教学,再倒推就是怎样设计好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了实现我们的终极目标,老师需要有在初一和高一的时候就要有终极目标的意识,要清楚的知道学生需要有什么能力?学生需要发展什么样的能力?并且这个目标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是机械的。我们要用自己的教学去影响学生的学习,杨教授通过火锅这样通俗易懂的生活实例,非常接地气儿的一个比喻:火锅最后的输出就是火锅,这就是我们的终结性的目标,那么过程性的目标就是我们熬制火锅的底料,我们要加各种各样的菜,这些都是过程性的目标,浅显易懂。

杨教授讲到了outcomeBased objective就是基于评价的目标的设计,这个我们也不陌生,我们也听过好多次这样的讲座,今天来重新的温习罗杰ABCD目标设计,却有不同的收获,所有的目标设计始终要以学生为主体的,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目前在目标的描述上,我们都有很大的缺失,使用的行为动词不够准确,audience、behavior、conditiondegree,学生、行为动词、一定的语境、得到什么程度的提升与发展,所有这些我们课堂的提问和目标的设定决定了学生这个思维程度的提升,在杨教授这个讲座的每一个阶段呢,都有一个小的检测,assessment for learning就是形成性的评价即过程性的评价来检测是否已经达到了本阶段的本小节的一个目标。接下来是读写结合课型的具体讲解,读写结合常常出现在post--reading活动中,在这个活动中,一般都出现概要的写作、续写、说后再写,课堂教学每一个活动都不能割裂开来,并且要有逻辑性,在每个活动结束的时候,我们老师也要反思自我,学生的问题其实就是老师的问题,老师要帮助学生成为他们的最好,每节课每个人都要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在仿写阶段杨教授举了八年级What is the matter阅读课课例,给出了我们一个仿写的框架,语篇的框架,、探究的过程(这个探究的过程就是学生自己建立框架的一个过程)并且在下一步语言积累和应用的基础上,然后进行一个输出产出,output--push--input就是通过产出来推动这个学生的输入,让学生有很强烈的目标意识感。

实实在在的课例,真真实实的体悟,一个小时下来,感觉意犹未尽,恋恋不舍,每一个人都舍不得下线,感谢杨老师,学习之路漫漫,吾辈将上下而求索,成长不停歇。

转载请注明出处:教育信息网,如有疑问,请联系(913415906)。
本文地址:http://www.longmaoba.com/post/21595.html

添加回复: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