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读书

作者:教育信息网 2020-04-17 浏览:367
导读: 再谈读书 ——春晓小学第五届“书香节”讲话 亲爱的同学们好! 今年的这个寒假是非常特殊的,我们遭遇了新冠肺炎的袭击,全国上下团结一致,用各自应有的方式共同抗击疫情。 医护人员不顾个人安危,是最美的逆行者,奔赴疫情区。为防止人员聚集,你爸爸妈妈单位延迟复工或采用线上办公模式...

再谈读书

——春晓小学第五届“书香节”讲话

亲爱的同学们好!

今年的这个寒假是非常特殊的,我们遭遇了新冠肺炎的袭击,全国上下团结一致,用各自应有的方式共同抗击疫情。

医护人员不顾个人安危,是最美的逆行者,奔赴疫情区。为防止人员聚集,你爸爸妈妈单位延迟复工或采用线上办公模式,你们也开始上起了网上直播课程。

每个人都在这种前所未有的生活方式中,尽自己的力量对抗疫情,同时保障工作学习不耽误。

相信同学们也从开始上网课不适应到逐渐地熟练,相信同学们也从开始作息随性逐渐也规律起来了。

我们学校的惯例在每年春暖花开的四月,在世界读书日的前夕举行“春晓书香节”,即使今年这个特别的时期,我们也不例外,不过这次的启动仪式不是我们面对面,也是通过网络。希望形式虽变,你读书的热情不变。

同学们,今天我先请大家看一张照片,这是在武汉“方舱医院”,一张病房偷拍照被疯传。 照片中,大多数病人都在玩手机,聊天,或躺着睡觉。唯独一个身穿蓝衣的年轻人,聚精会神地看着书,仿佛身边的纷繁嘈杂都与他无关。

网友们称他为“清流哥”,今年39岁,是一位留美博士后。

今年春节前回武汉探望父母,没想到全家感染肺炎。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依然保持着对知识的渴望,从容淡定地翻着手中的书本。评论区里,很多网友都表达了佩服之情。

有人说,他看的不是书,而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活法。

在疾病面前,浮躁面前,也能安然和自己相处。

著名作家周国平的一句话:“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

这句话,用在“清流哥”身上再恰当不过。你是否也能具备这样一股清流呢。

今天贾老师给大家再谈谈读书。

一、读书,能驱除浮躁

疫情爆发至今,不少人都有过这样的感受: 每天待在家里,感觉什么也不想做,时间就在不知不觉间,悄悄流逝了。有人为了关注疫情,不停地刷新闻。 有的同学可能会过把玩游戏的瘾一旦停下游戏,又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只好躺着,睡着,虚度光阴。

实际上,我们每天能获取到的有用信息,顶多30分钟就可以看完。

但大部分人却用了不止3个小时,去刷许多无用,甚至有害的视频和言论。以至于内心变得无聊,浮躁。

这在疫情期间,尤为明显。

读书,是一个人沉淀下来审视人生的过程。 越是艰难的时刻,越需要我们静下心来,扎扎实实过好生活。

读书是一种信仰。多读书,不仅能从中汲取处世之道,通情达理。还能在任何境况下,保持清醒和淡定。

陈继儒在《小窗幽记》里说过一句话:“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

读书能远离喧嚣,守得一方净土,有助于修身养性。

很多时候,外在的困难和挑战并不可怕,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只有不断从书本中审视自我,才能过得更加从容。

贾老师希望将来的你们是睿智、从容的人。

二、读书,可以使人安心

古人说:“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

疫情当前,最能看出一个人读书多少,学识高低。

有些人过度担心、恐慌,失去判断能力,听风就是雨,不断给别人添乱。 而有些人,主动自我隔离,待在家里,拒绝一切非必要活动,让病毒失去扩散的机会。 当灾难来临,一个人所学的知识,就是最有力的武器。

疫情刚开始的时候,缺乏知识的人不知道严重性,坚决不戴口罩。 而学过生物的人,明白病毒传染的三个基本环节。知道老年人是易感人群,新型冠状病毒可以通过飞沫传播,而阻断传播途径的最好办法,就是戴口罩。

曾经枯燥无味的知识,在这个时候,发挥了作用。

疫情期间也有一个无知的段子:一天晚上,新闻报道说,“75度酒精可以有效灭活病毒”。瞬间,网友炸开了锅,纷纷表示要喝酒防病。多少人呼朋唤友,外出喝酒,让坚守数日的“少出门、勿聚集”成了一句空话。

而有知识的人,会仔细琢磨这句话。要知道,市面上常见的酒精饮品,最烈也才60度出头。再往上走的高度数酒精,根本不会用于日常饮用。

其次,酒精要消灭冠状病毒,需要跟它接触。而冠状病毒在人的肺部,喝下的酒去的是肠胃。不同器官和系统,两者完全不沾边。更何况,喝酒伤身,在这个流感季节,乱喝酒,还有可能没病喝出病。除此之外,还有各种谣言,像抽烟防肺炎,宠物传播病毒等。

无知的人总会轻信,而有识之士则会加以思考、辨别。

俗话说,“谣言起于惑者止于智者。

所谓“惑者”,是那些把无稽之谈当做事实传播,缺乏反思和质疑的人。 当他们以讹传讹,不断制造恐慌,其危害程度不亚于病毒。只有“智者”会用学习的知识去思考、去辨别,去选择科学的、正确的处理方法。

英国哲学家培根曾经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不敢说每个人学到的知识,都能派上用场但读书带给人理性分析,辩证看问题的习惯。能让你在人心惶惶中保持冷静,在众说纷纭中保持思考。

当危险来临时,第一反应不是害怕,而是用自己的知识去战胜恐惧,心生安定。

三、读书,救人于水火

人为什么要读书、学习?

放在平时,答案或许有些苍白: “为了找一份好工作,赚更多的钱。”但这次疫情,却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

读书,能成为像钟南山那样的英雄,救人于水火救民族于危难

疫情来袭,当84岁的钟南山院士挺身而出,挂帅亲征,奔赴武汉人们嘴里念叨着“钟南山说出门,我们才出门”的时候。我们才深刻地认识到,才是我们应该追捧的大明星

这场疫情中,我们不仅认识了出生于医学世家、曾在英国进修的钟南山还知道了从赤脚医生,一路苦读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传染病学专家的李兰娟获得复旦大学博士学位,先后在香港和美国进修,成为博士后医学学霸的上海市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张文宏。

同时,我们还知道了那些用专业知识具有牺牲奉献精神,将疫情拦截在医院里,为我们筑起安全防线的一线医护人员们。

认识了无数的专业工作人员,他们重返各自的岗位,昼夜加班因为有了他们,才有了新建的医院、补充的物资,也有了全国更多城市的远程办公,远程会诊,线上课程扫码健康登记....

他们用勇敢和担当去化解灾难,成为国家和人民的中流砥柱。

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一个核心:读书

在没病没灾的日子里,这些真正的偶像也许默默无闻。但在黑暗降临的时刻,他们就像一束光,引领我们有序地走向开阔安全的光明地。

读书,让他们拥有专业素养职业精神,构筑起人性中最美好的部分。

这才是一个国家,撑起和平岁月的根本保障。

贾老师特别希望将来的你们也成为国家的栋梁。

四、读书,照亮前行的路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疫情终将结束,我们也终将整装待发。

面对未来,你可曾想过你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无论你现在的家境如何,无论你的父母如何,那些都不是你的,你的未来需要你自己去努力,需要你自己去创造。

帮助你成就自己,成为最好的自己的,那就是从即刻开始读书。

读书可以帮你走出自我的狭小,领略世界的浩瀚,学会明辨是非,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你现在可以不优秀,但读书,能让你未来可期。

海明威在《真实的高贵》中有一句话:

“优于别人,并不高贵,真正的高贵,应该是优于过去的自己。”

无论从人生理想,还是现实意义来说,读书都是最好的出路。

贾老师很喜欢央视主持人董卿出口成章、气质如兰一颦一笑,一字一句都散发着魅力。大气、睿智、处变不惊,仿佛就是为她量身定做的代名词。

可曾经的董卿,也多次陷入事业低谷,也有过失落、焦虑和迷茫。而读书,成了董卿的救命稻草。通过读书的滋养,董卿平复了浮躁,想清了方向。通过继续升学进修,事业走出了泥沼,更上一层楼。

董卿说“我始终相信我读过的所有书都不会白读,它总会在未来的某一个场合帮助我表现得更出色。”

也许,书籍并不能带来好运,但它却能让你成为更好的自己。

读书,能改变人思维方式,丰富并完善人格。

读书,也决定了我们一辈子的心胸和视野。

读书,是天堑变通途的机会,也是照亮世间一切美好的灯塔。

亲爱的孩子们,你们正拥有人生最好的年华,又恰逢一年之计最好的季节,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你们相对自由的时光是多的,用这段难得的时间多读书吧,等到我们在校园再相见,期待看到一个多了内涵、多了书籍滋养不一样的你!

(本文根据网络文章“隔离室的清流者”改写)

转载请注明出处:教育信息网,如有疑问,请联系(913415906)。
本文地址:http://www.longmaoba.com/post/21642.html

添加回复: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