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遇四姑娘山
——川西行之三
7月8日,今天的行程是游览四姑娘山。
昨天晚上我们七点左右到达映秀镇,夜宿在映秀镇上,这里距离四姑娘山大概有一百三十公里左右。早餐后 7:20我们上车驶往四姑娘山。
11:30坐上四姑娘山景区的中巴车沿着双桥沟进山。车上有语音介绍,知道了双桥沟也叫阴阳沟,全长38.4公里,往返70公里。阴阳沟的得名源自峡谷两边的山体,无论日出还是日落,总是只有一边能被太阳光照到,早上晒东边,下午晒西边,永远一阴一阳,故得名阴阳沟。大巴车一路向上,穿行在高山峡谷之中。有人说:有山无水单调,有水无山枯燥,有山有水才有情调,真是这样的。峡谷里哗哗地流淌着冰山上融化的雪水,遇到峡谷中的石头,激起白色的水花,飞溅很高,阳光下不时会看到彩虹。就这样,山枕着水,水绕着山,山水相依相随,勾画出一幅幅绝妙的山水画卷。
车一直开到海拔3850米的终点站——红杉林。师傅说从这里往下走,可以选择走木栈道边往下走边观风景,也可以看完一个景点返回公路坐大巴车下行到下一个景点。我们选择用脚步丈量四姑娘山栈道,体会高海拔山的神圣、空气的洁净。
红杉林三面都是雪峰,人站在那里,抬头望,看到的不仅仅是参天的大树(内心很是奇怪,海拔这么高的地方,树竟然也能长得如此高耸,不得不佩服生命的奇迹),还有皑皑的雪山和蓝天白云。貌似有点儿高反,心慌,气喘,头晕晕的,走路高一脚低一脚的。停下来,缓一会儿,巍峨的雪山,清澈的溪流,呼吸着富含氧离子的空气,感觉也没那么难受了。木栈道的两边有密林,有草地、有溪流,密林里古树繁茂,树干弯弯曲曲,上面长有厚厚的青苔,枝叶却依然翠绿秀美,树都不高,棵棵造型奇特,很像园林里奇异清秀的盆栽。树下野花遍地,开得最为热烈的当属马先蒿,这是一种适应了寒带和高山环境的植物,花朵是浓烈的紫红色,美丽的鲜花与与碧玉般的绿树,远远望去,十分的玲珑清晰,使高原草甸也多了柔美。
过了红杉林,前面是野人峰,距离大概有1.4公里。前几年去西藏,海拔4千多米的地方随意走都没问题,这才没走多远就难受的不得了,一个人坐在木栈道上休息,发现前后都没有人影,顿时心慌:如果我晕到路上,没人看到,我会不会就交待到这里了?幸好有个景区负责清洁的小姑娘走过来问我怎么了,我说可能有点儿高反,小姑娘说:“没事,你小口小口喝点儿水,休息一会儿我陪你走。”特别感激这个陌生的小姑娘,在她的陪伴下,走着走着,终于看到同行的兰舟和小梦在草地上拍照,看到她们,心一下子放到肚里。
剩下的路程我们三个一起,慢慢溜达着,高反的症状也没了踪迹,不知不觉就到了下一个景点“布达拉峰”。传说很久很久以前,西藏佛祖准备修建一座最具雪域特色的宫殿,就派出许多金刚到处寻找修建方案,其中两个金刚历经千辛万苦、跋山涉水来到这里,发现此山峰造型独特,气势恢宏,如获至宝,遂拿出纸笔摩画,于是便有了后世举世闻名的布达拉宫。传说嘛不可考证,但是布达拉峰和布达拉宫是真的神似啊!不由得赞叹造物主的神奇。导游说这里是双桥沟看山最理想的地方:这里峰峰相连,岩壁陡峭笔立,直插入云霄之中,险峰层层叠叠,形态各异,有的刀削般笔立,有的则像群峰簇拥。依据形态,左边有金刚峰、野人峰,右边是猎人峰和圣母峰。人在山脚下是如此渺小,天蓝得不像话,抬头仰望,看得人心跳加速,不知如何形容的我只会发出“啊!啊!”的声音。
不想走栈道的话,可以在景区公路边等景区的大巴车,招手即停,很是方便。坐上大巴车我们来到了一个叫人参果坪的高山草甸。栈道建在草甸中间,人在栈道上走,举目全是绿草,一眼望不到头,估算大概有几百亩吧。鲜花点缀其间,草甸中还有溪水流过,高山冰雪融化成溪,澄清如蓝,水流端急,碰到溪中石头激起白色浪花翻滚。草甸子里的树长得自由任性,树干上是厚厚的青苔,枝丫茂密,阳光下显得尤为幽静,颇有“返景入深林”“清泉石上流”的意境。有水则草肥茂,牦牛悠闲的在草甸子上吃草散步,人行走在其间,彷如在世外桃源一般。
再往下走,小湖泊较多,这里把湖泊叫做“措”,什么珍珠措、四姑娜措、隆珠措等等。印象比较深的应该是隆珠措吧,网上说隆珠措中枯树就是一种死亡的艺术,棵棵枯死的沙棘树挺立在天地之间,死而不倒,倒而不朽,苍劲挺拔,姿态优美。
后面因为时间的关系,没有再细看,只能匆匆走过。据说秋天的四姑娘山带有荡气回肠的霸气和风高云淡的惬意,一切都美得恰到好处,留个念想到秋天吧,秋天再来。
转载请注明出处:教育信息网,如有疑问,请联系(913415906)。
本文地址:http://www.longmaoba.com/post/216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