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书相约,走向幸福

作者:教育信息网 2020-04-20 浏览:568
导读: 与书相约,走向幸福 ——惠济区艺术小学课外阅读经验分享 一个翻动书页的孩子,眼中是有光的,是幸福的——或触摸伟大高尚的灵魂,或饱览江河湖川的秀美,或体察人情世态的温度,...

与书相约,走向幸福

——惠济区艺术小学课外阅读经验分享

一个翻动书页的孩子,眼中是有光的,是幸福的——或触摸伟大高尚的灵魂,或饱览江河湖川的秀美,或体察人情世态的温度,或感受真假美丑的交织。孩子的身体由五谷养育,精神必由书页引领。小学作为孩子人生最初的关键一站,停留最久的成长家园,应该成为引领孩子精神成长的乐园,应该成为孩子尽情尽兴阅读的宝地。

正因为深知阅读的重要性,一直以来,学校在阅读内容的丰富上、阅读氛围的营造上、阅读习惯的培养上都很重视。

在课外阅读内容上,学校整体以区教研室推荐的必读书目为主线,以适合各年龄段孩子阅读的经典书目分享为延伸铺展开来。语文学科:低年级以绘本、童话、寓言、成语故事这类生动活泼容易激发孩子阅读兴趣的书为主,中高年级以中外经典名著、小学生经典读本为主,让孩子张开眼睛看大世界,体悟百味人生;数学学科:以新世纪绘本视频和《马小跳玩数学》为主,以生动鲜活的情景事例和孩子喜闻乐见的人物调动孩子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在阅读故事的同时起到“玩转”数学的教育目的;英语学科:以《迪士尼绘本》为主,让孩子们沉浸在神奇梦幻的冒险情节中,忍不住开口说英语。

在阅读氛围的营造上,学校充分利用时间、空间便利为孩子开辟一片片阅读天地。让孩子在学校随时随地,都能拿起一本书读起来——

1)阅读课。每周的阅读课,老师会提前让学生做好准备,按计划安排阅读推荐课、指导课、分享交流课,尽量把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进行展示,以激发和调动更多孩子读书的热情。老师也可以提前预约学校阅览室,带领学生在阅览室自由阅读,自由徜徉书海。

2)周五家长课堂。每周五的午辅导是家长进课堂的时间,轮到的学生家长提前准备好,周五中午就带着故事准时出现在班级门口。很多家长讲完故事都会随机提问,孩子也听的格外认真,有的家长还会准备精心制作的PPT,故事却留个尾巴,孩子在热烈的互动当中感受着书的吸引力。

3)班级图书角。各班以班级为单位创建班级图书角,选出图书管理员进行管理,孩子们做好登记自己就可以借阅自己喜欢看的书。课下,很多孩子利用零碎时间沉浸书海,老师也会及时表扬,在班里积极营造课下利用闲余时间读书的班级氛围。

4)图书漂流站。学校的教学楼共有四层,一层的楼梯下方、二、三、四层的东北角,都有学校设立的图书漂流站,每周各楼层都会有一个班级轮流在图书漂流站的书架上放上精心挑选的书籍。一整个学期,图书漂流站的书总是源源不断且种类丰富。

5)等候亭读书角。学校校门口等候亭靠墙的一面有一个整墙的书架,书架上有成语故事、有童话、有绘本。放学后在这里等家长来接的孩子经常会随手挑一本,就静静地进入奇妙的故事里。除此之外,每年的三四月是学校的读书节,孩子们会利用一年一度的旧书跳蚤市场把自己读过的书带到学校,进行义卖,同时带上零钱搜罗自己喜欢的其他同学卖的书,气氛十分热烈。

在阅读习惯的培养上,学校老师引导于校内,家长配合助力于校外。除了以老师唱主角的阅读推荐课、阅读指导课,阅读分享课上就是学生自由展示的舞台了:或讲书中故事,或评点人物,或交流阅读方法,或针对书中观点进行争鸣,或变成课本剧、小品等形式进行表演。为方便孩子进行读书积累,理清书里故事的主要内容,根据本年级阅读书目特点、孩子年龄特点及表达能力的变化,不同年级还有诗配画、阅读记录卡、思维导图、手抄报等精彩纷呈的阶段性呈现方式。

三年级的“读写绘”是学校的一项特色阅读分享实践:师生同阅读同一篇短小精悍的童话故事,但这个童话故事没有结尾,就特别让孩子好奇。老师就会鼓励每个孩尽情发挥想象力,结合故事情节,自己当作家写一写自己心目中的结尾,并且给这个故事配上自己喜欢的插图。每期结束,老师会选择优秀的“读写绘”作品集结成册,并在整个年级每个班进行巡回展示。迥异的结尾,多彩的插图,正折射出孩子们非凡的创造力。一花一世界,每个孩子独一无二个性,就随着孩子想象力的激发,充分地得到了展现。一颗颗爱阅读爱表达的心,就在这童稚的笔触、略显笨拙的图画中舒展开来、张扬开来。

但校内的阅读课只是为孩子开启了一扇通往书中世界的小窗,孩子还需向更深处进行一场场心灵探险。倘若没有良好阅读习惯的支持,孩子的阅读只能是走马观花,浮于表面。为了让阅读真正成为孩子生活的一部分,老师在做好校内指导的同时也在积极调动家长的力量,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基于目前互联网的信息沟通便利,各班都组建了班级读书群,不在课堂上,孩子由家长辅助也可以随时发送音频或发送小视频,在群里分享自己课外阅读的点滴收获,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有的班级组建了学习小组,家住的比较近的孩子,放学以后会在家长陪同下固定场所继续进行面对面的分享与交流;有的班级提倡每天睡前“亲子共读”,在孩子读书的同时请家长进行陪伴,密切亲子关系的同时也调动了家长的阅读积极性。一天结束,从早上的晨读到中午的“午读”到晚上的“亲子共读”,不但时间保证了,更重要的是阅读成为孩子的一种习惯,像呼吸一样自然。

为人师表,身教重于言传。一个爱阅读的老师,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一个阅读面宽广的老师,才能引领学生走出一条高效的阅读之路;一个阅读且善思的老师,才能交出思想清晰逻辑严谨的学生。一句话,想让学生善读乐读,老师自己得是个实实在在的读书人。每周,老师们都会在学校的阅读交流群里进行阅读分享,或写读书推荐,或表达所思所想,或分享某本书的思维导图,或进行读书批注截图发群里。每周分享,是回顾,让每位老师能及时梳理自己的阅读思路;是督促,让每位老师积极克服自身的惰性,坚持读下去分享下去。读下去,就是进步就有希望在前头。每月,读一本教育专著,组内开展“读书沙龙”进行心得交流,又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初心的关照。同时,要求孩子们看的必读书目,为了保证好阅读课的质量,与孩子更好地交流,老师们也在百忙之中挤着时间,和孩子们一起读着。

突如其来的疫情,让老师、学生只能隔屏相见。课外阅读作为一项常规,需要孩子的自觉,更少不了家长的督促和老师的悉心引导。更重要的是,在无法面对面交流的情况下,如何调动孩子阅读分享积极性,帮助孩子坚持下去并尝到坚持阅读的甜头,从而乐于分享。此刻,更需要老师的教育智慧,更需要家校的通力配合。

目前,老师们提前精心备课,依托钉钉软件的直播功能,准时为学生上阅读课,包括阅读推荐课、方法指导课、分享展示课,尽可能全面地引领孩子的课外阅读。比如三年级的阅读课,每周由一位老师主讲,凝聚的却是大家的智慧。每周一下午教研,六个班的语文老师集体备课,专门针对主讲老师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流程等进行交流:阅读课不能光推荐讲解,还要讲一讲方法,教学生做一本书的读书计划或一周的读书计划;思维导图对三年级的孩子有点复杂,可否换成流程图;这种方法不太合适,有没有更好的方式去呈现;直播连麦出现卡顿很耽误时间,可以从阅读打卡里找分享优秀孩子的小视频存到电脑里,或让孩子提前录好发给老师……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除了固定的阅读直播课之外,第四节的书香阅读时间,五年级的孙晓蓉老师还会尽量抽时间在班级群开启视频会议。学生阅读,老师也阅读,师生相对而坐,共捧一本书相伴而读。大音希声,此刻的相互陪伴,带给学生的意义已远超阅读本身。为了鼓励孩子们在家学习期间迎难而上,坚持课外阅读,四年级的胡亚欣老师在上阅读课之前也会挤出时间,把孩子们将要分享的书自己先读一读,要求孩子每天阅读打卡上传音频或小视频,自己没办法打卡就把读书感悟以视频或文字加图片的形式,发到班级群或者班级圈里。早读时间胡老师也会提醒孩子们,不要只抱着一本语文书,完成好当天任务就可以进行课外书的朗读,有时,她也会和孩子一起早读,也向读书群发送早读音频。

孩子在鼓励中会更有劲头。疫情在家,家长外出上班,大部分学习要靠孩子自己那股劲头。孩子前面阅读阅读打卡分享过,后边老师的小红花就紧随其后。如果老师有时间,小红花下面还会送上评论,分享优秀的孩子还有机会亲自被老师“举荐”到班级圈,并写上满含溢美之词的推荐语。每过一段时间打卡结束,四年级的刘芳老师、闫玉凤老师还选出坚持打卡且分享质量高的孩子,专门制作独属于孩子的电子奖状并发到班级群进行表扬。

教育本就是以心换心,老师的用心付出得到的是家长的理解和支持。比如二年级组各班的学习小组,在老师的倡导下,家长们就自主活动起来,把孩子每天课外阅读分享的小视频发到小组群里,再请孩子们互相点评,互相说说别人的优点,或者提提建议。老师也会参与其中,针对孩子的分享进行鼓励性反馈。每周六晚上,孟晶老师班的一个学习小组都会开启视频会议,围绕孩子们提前定好的主题进行分享,或讲故事或朗读或表达感受。通过这种直面镜头的表达分享方式,孩子们不仅锻炼了胆量,也慢慢发现了同学身上的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在点滴进步中变得自信起来,出乎意料地带动了学习。家长表示,很感谢老师对孩子的用心付出,当初选择我们学校就是为了孩子更全面地发展,老师这么用心我们家长更要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一所学校也可能缺少很多东西,可能在许多方面都很简陋贫乏,但只要有书,有能为我们经常敞开世界之窗的书,那么,这就足以称得上是学校了。引领孩子走向书的世界,走向精神的高地,让学生感受阅读的幸福,这所学校也必将是一所引领学生走向幸福的真正的学校。


转载请注明出处:教育信息网,如有疑问,请联系(913415906)。
本文地址:http://www.longmaoba.com/post/21716.html

添加回复: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