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继续聆听王老师的讲座---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目标的设计,王老师是来自一线,能够理论结合实践,应用的案例我们都很熟悉,王老师在讲座之前首先给我们阐述了几个我们很熟悉的概念,让我们从一知半解到深刻理解。
首先教学目标一定要先与教学过程,它是我们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归宿点,对教学活动起到了导向的作用,同时也是教学评价的依据。通过教学目标,老师要不断的检查反馈学生是否达成了目标,在不断的回头看的过程中,在反思检查学生的过程中,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教学。
核心素养我们都不陌生,但是关于21世纪学生核心素养,关于我国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关于英语学习活动观,关于一节课的逆向设计,这些我还是第一次听到。在讲到21世纪学生核心素养关的时候,王老师讲到了学习与创新,创新思维都是核心素养的要求。批判性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与写作的能力,创新与革新的能力,这些要求学生做为一个社会的人,在全人教育的时代,是必不可缺的必备品格。接下来,王老师讲到了数字化的素养,在信息发展的时代,信息素养、媒体素养、信息与通讯技术素养都对老师们提出了新的要求。职业和生活的技能,要求学生有灵活性与适应的能力,要求他们具有主动性与自我导向的能力,要求他们有社交与跨文化交流的能力、高效的生产力、责任感和领导力,这些都是立德树人的根本的要求。在中国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这一块,我们都很清楚文化基础(科学精神、人文底蕴)、自主发展(学会学习、健康生活)、社会参与(责任担当、实践创新),这三方面有机地结合,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才能够使学生发展为一个全人。我认为我们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恰恰缺少了这些。接下来,王老师讲到了英语学习活动观:在主题引领下,以语篇为依托,整合性的学习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创新等系列活动,促进语言文化思维融合发展的活动,帮助学生学会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运用所学语言知识和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以及多种学习策略,获取文化知识,理解文化内涵,比较文化异同,汲取文化精华,发展逻辑思维。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涵养内在的精神指向,知行合一。并且在围绕主题意义的探究活动中,逐步从基于篇的学习走向深入语篇的超越语篇的解决问题的过程,实现从知识向能力,能力向素养的转化,把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育人目标落到实处。这里面包括了活动的前提、活动的层次、活动的特点、活动的方式与手段、活动的内容、活动的目的、活动的过程与目标。真是让我们入木三分的理解并知道如何实践运用设计教学活动,在英语学习活动观中,王老师提到,英语学科的能力是要求学生能够具备学习理解的能力---应用实践的能力----迁移创新的能力,这三种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是一个梯度的发展的能力。
最后,王老师通过实例告诉我们如何确定基于活动观的目标的设定:第一确定目标的前提----理解课标的内涵,我们要去纵向的把握。高位的总揽,揉和综合运用,这些对我的启发很大,第二要去研读教材,对教材准确的把握,不要做了很多年,教了很多年,依然有不识庐山真面目地困惑,要在研究的过程中有一览众山小的豁然。第三点要有对学生学习需要的分析,这些分析包括原基础的分析、学习需要的分析、生活背景的分析。在确定目标的时候,要体现新理念,围绕核心素养具体明确可操作可检测的去设计目标,并且体现目标的层次感,以学生为主题。要体现学生对主体意义的探究过程,要体现学生对所学语言和文化知识的获得以及转换的过程,要体现英语学习观的实践过程,也就是三个渐进的层次,实现学科育人的生成和落地,生成和落地,必须在真实的情景中,让学生通过活动去运用所学的知识,在活动中去发展自己的素养。
总之,感觉听专家的讲座就像是一场听觉的盛宴,对自己传统认识的颠覆,在一次次深刻的认识中涅槃重生,是的,是精神领域的重生,相信自己可以成为更优秀的我。
转载请注明出处:教育信息网,如有疑问,请联系(913415906)。
本文地址:http://www.longmaoba.com/post/21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