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点亮心灯 今天是4月23日,世界读书日。让读书为纷繁世界中的我们点起心灯,照亮我们寻求心灵愉悦的道路。阅读的路上有你、有我,从不孤单! 还记得很小的时候,就喜欢看书。那个年代里,家里有条件买书的孩子不多,有藏书的就更是少之又少。我家邻居是一个男孩子,比我高两个年级,他有个大哥哥,恰巧喜欢小说,尤其是武侠类,他家也有好多本当年流行的武侠作品,有连环画,还有大部头。于是,稍有空闲就到他家去借,可人家也宝贝似的,害怕你借走了,弄丢,弄坏,不肯让拿回家,于是就在他家看,尽管还有许多不认识的字,尽管看的囫囵吞枣,可还是很入迷,常常忘记吃饭。家里该吃饭了,妈妈一遍一遍的喊,可总没听见,气的妈妈总要找上门去,劈头盖脸的训上一顿:整天抱着闲书不丢,还没有一点女孩样!读武侠,我就很有代入感,总想象自己是一身侠气的大英雄,走路一阵风,爱打抱不平,行事不拘小节,性格爽朗,十足的男孩模样。现在想想,其实,那时的阅读已经潜移默化的影响了自己的性格。 物以稀为贵,当年,但凡瞅到带字的有意思的书,哪怕就那么破的没头没尾,也总要读一读。那时候的农村,家家的厕所总会放上一本破书,用作方面之用。很多书都是一些枯燥的理科类或是家中孩子废弃的课本,偶然会碰到有情节的好看的故事书之类,尽管已经没头没尾,也能蹲在厕所里,读上一篇,最可气的是正读到关键的情节,后面戛然而止,已经被前辈提前使用了,实在可惜。 夏季的晚上,吃过晚饭,家里闷热,村民们习惯性的摇着芭蕉扇聚在了空旷处,天南海北的闲聊。我家附近就有这么个场地,是大家晚上休闲的地方,并且人气特别旺。为什么呢?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大爷,他总在人多的时候讲鬼故事,声情并茂,绘声绘色,他还总会在大家都听得特别认真时,突然的吓你一大跳。我们一群小孩,总被吓的一边捂着耳朵,可又忍不住的想听。总在想,老爷爷咋有这么多有意思的故事呢?我们一群小孩一有时间纠缠着他,终于在他家看到了《聊斋志异》,原来书才是世界上最有意思的东西! 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接触到书的机会也越来越多。可以有选择的去读自己喜欢的书,各种小说类、名人传记、历史人文、文学经典、抒情散文等都能给我不一样的感觉。当我静静的读着书中的文字,沉浸在作者的喜怒哀乐中,常常会忘记时光,忘记现实,品味跨越时空的思绪。读《大秦帝国》,慨叹于一个国家从弱小走向强大的艰辛,是几代代人的目标一致,齐心协力;《南渡北归》,让我以理性的思维,审视了那个曾经战火纷飞的年代,我们中华民族的不屈品质;《余秋雨散文》让我在欣赏和思考中去感受文字文化的魅力。 工作中,不可能时时一帆风顺,当情绪低落时,当心烦意乱时,拿起书,可以让自己冷静下来,陶冶自己的情操,调节自己的心绪。我一直坚信,只有自己读过的书足够多,自己的内心才能足够的强大,才能不受外因的影响,理性的透过现象去看清事物的本质。身体和心灵总有一个在路上。当我没有能力或是时间走出去感受世界的点点滴滴,书可以帮助我们做到。跨越时间、跨越空间感受幸福和愉悦,和智者去对话,进行思维的碰撞。身未动,心已远,愿我们一路相随!
|
转载请注明出处:教育信息网,如有疑问,请联系(913415906)。
本文地址:http://www.longmaoba.com/post/218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