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是生活
读书日设立于1995年,今天是2020年4月23日,读书日25岁了。
我从记事起就一直在跟书作伴,小学时候的小人书,初中时候家长们三令五申禁止的“闲书”,高中时期虽然学习紧张,但也有幸认忙里偷闲读了很多书,大学时期作为文学专业的学生,海量的阅读更是不可避免。
我印象最深刻的两段关于读书的回忆,一是初中的“闲书”时期,一是高中的忙里偷闲时期。这两段时期之所以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因为在这时候我体会到了一种快乐,书就是生活。我关于书的记忆,最愉快的不仅仅是读书的瞬间,还有得到书的瞬间。
上初中的时候,离我们家不远的街角有一家图书租赁小店,这里是我每隔几天必去一趟的地方,因为我总是在这个不起眼的小店里租赁一些“闲书”,租到手之后,在约定期限内看完,再还回去,和老板商量下次拜托他进的书,这一来一往,很是惬意。省电视台隔路,在花园路的另一边,在我初中时期有一家很大的外文书店,我很喜欢在这里看书,挑本书直接席地而坐,怎一个津津有味了得,但这样也有一定的风险,有一次因为看书太过痴迷,耽误了上补习班的时间,补习班老师给我家长打电话,导致我被严肃批评了一顿。这可能就是痛并快乐着的感觉。
到了高中,我整个高中的行动轨迹除了学校和家,还应该加上三联书店,书是生活书店以及我到现在也记不住名字的书店(可能是因为这个书店是卖教辅资料的)。这三个书店带给我的影响是不一样的,我记不住名字的书店贡献了我高中三年所有自己买的教辅资料,数量之大,带给我一种莫名是自豪感,可能是因为我把他们全部看完了吧。书是生活是一间很小很小的书吧,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软软的沙发、数量不多的书架以及书、不是很多的客人、文艺的布置,带给人温馨的感觉。值得一提的是,我在书是生活接触到了作家柏杨以及他的《丑陋的中国人》和很多很奇特的作品,这打开了我关于阅读的另一扇大门。我最喜欢的是三联书店。喜欢到什么地步呢?每天中午吃完午饭,班里的同学走读的回家,住校生回宿舍或者待在班里,我是背着小书包,装着作业去书店度过的。我一度觉得三联书店放的音乐潜移默化影响了我对音乐的审美,可能是在那里听多的缘故吧。写完作业之后,如果时间还剩很多就开始挑书看,今天社科、明天人文、后天哲学,接着就文学、传记、健康、漫画……我现在始终觉得只有在当时的情况下我才能看那么多传记,拿破仑、、王阳明……甚至还有吕雉。真是很美好的时期。
到现在,我们家街角的书店早已不见。花园路上的外文书店几经改变,现在变成了银行。那家辅导书大全书店和书是生活也因为农业路规划早换了地址,不知道现在是否还在。三联书店我早些时间去过,现在也不知道它有没有扛过纸质阅读的寒冬。这些承载着我阅读记忆的书店已经随着记忆消失在时间长河,但我对书的热忱却伴着它们日渐深沉,直到现在。对我来说,它们早已是生活的一部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教育信息网,如有疑问,请联系(913415906)。
本文地址:http://www.longmaoba.com/post/218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