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家住一楼,有一个小菜园,它承载了爸妈的乐趣,也满足了一个农民内心深藏的农耕情结吧。过年时爸妈回了老家,交待我来管理菜园,每一次我们通话,都要提醒我要勤于浇水。我就偶尔找个温暖的午后,闲来无事了,拿水管挠挠地皮,拍个照发给爸妈。前日,他们从老家回来了,看到了小菜园,心疼地说这都快要干死了。于是,放下行李,就开始不停歇地盘地、薅草、扶起被前几日的小冰雹压的歪扭的香菜,又种下了红薯苗,约半个小时功夫,小菜园就像梳妆打扮了一番整洁。然后爸妈用水足足浇了一个小时,没想到这块儿地这么能喝水,看来还是我做事太敷衍了。反观自己的育儿观,似乎存在跟对待菜地相似的一面,有时太过流于表面呈现,而忽略了孩子内心深处的需求,其结果只是看上去她很好,实则她很墒。那么,看到了问题,就当直面下接纳,当下努力改变吧。
2、上午10点40分妞进行了期中在线小测试。老师要求的最好10点半就上钉钉熟悉设备,同学们都很积极,但老师迟迟没有上线(或许在捯饬电脑),10点38分老师在线发放了试卷,同学们开始做题,但是点开一看发放的竟然是昨天家庭作业期中测试答案试卷(可能文件命名都有期中二字老师慌乱中点错了吧),于是群内一片炸锅,然后老师采取在自己屏幕上将试卷打开让孩子们看着做,可屏幕之间的转换非常昏根本看不清;最后老师将试卷发送至微信班级群,让孩子们看着做题。在做题过程中我发现试卷中的大题是:一二四五六(少了三) ,而答题卡是一二三四五,于是赶紧告知老师,老师也在群内及时发布了说明。经过这一连串事件,我特别感慨,最大的感慨莫过于居家过程中每个人都会出现懈怠的思维,如果但凡多一点用心,考前进行在线测试,再次核对试卷和答题卡,老师自行先将试题做一遍分析会否有的出题超出范围或有小错误存在,同时做好应急处理预案,我想不至于出现一连串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出现面对两个班160个孩子和其背后那么多家长,我们会给他们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他们会如何看为人师的我们,这也是上次教研中我们的教学刘校长提出的教师要有风险意识,当下看来,这个出错成本的确很高。
3、晚间继续阅读朱永新《新教育实验》“每月一事”,以下为撷取书中原文片段:
“每月一事”的习惯养成,所养成的不是零碎的杂乱的习惯,而是以习惯为路径,明确指向教育生活的幸福完整,明确指向一个人的人格塑造。“每月一事”的实施,让师生的教育生活从被学科割裂到变得完整,践行“每月一事”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幸福的教育生活。“每月一事”所梳理与提炼出的12个习纲,是一个“完整的人”所必须具备的素养,这样“完整的人”也就必然会创造并拥有“完整幸福”的生活。
一年12个月的12个大主题:1月,吃饭——节约的主题;2月,走路——规则的主题;3月,种树——公益的主题;4月,踏青——自然的主题;5月,扫地——劳动的主题;6月,唱歌——艺术的主题;7月,玩球——健身的主题;8月,微笑——交往的主题;9月,阅读——求知的主题;10月,家书——感恩的主题;11月,演说——自信的主题;12月,日记——自省的主题。
4、今天是“世界读书日”,从所有新媒体中能看到的最多的就是读书二字,一则越发感觉从国家层面到社会层面再到个人层面对读书的口号提的越发响亮;二则是否正因为我们读书远远不够,所以要一再强调将陪伴和影响我们一生的读书习惯养成。
转载请注明出处:教育信息网,如有疑问,请联系(913415906)。
本文地址:http://www.longmaoba.com/post/218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