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微教研”之我见

作者:教育信息网 2020-04-26 浏览:481
导读: 最近,由于疫情影响,各校开始在钉钉平台直播上课。为了保证教学质量,让老师们及时交流存在的问题,很多学校开始了网络“微教研”。它具备以下特点:一、每次时长短,大概二十分钟左右。二、参与人数少,一般按年级组教研;三、间隔时间短,每周三次。下面我以低年级语文教研内容来说说我的感受。 每次的“微教...

最近,由于疫情影响,各校开始在钉钉平台直播上课。为了保证教学质量,让老师们及时交流存在的问题,很多学校开始了网络“微教研”。它具备以下特点:一、每次时长短,大概二十分钟左右。二、参与人数少,一般按年级组教研;三、间隔时间短,每周三次。下面我以低年级语文教研内容来说说我的感受。

每次的“微教研”由于老师们在家备课,准备时间充分,反而效果更好一些。虽然每周三次,但是因为不在学校,时间相对充裕,老师们都积极参与发言,讨论认真。“微教研”的目的是旨在解决钉钉教学以来,我们在教学中遇到的难题,分享自己的经验,因此老师们每次教研的内容还是非常接地气的。具体分为两个层面:1、初期,面对钉钉直播带来的种种不适,面对操作中存在的困惑,大家基于交流,同伴互助:如:如何利用钉钉直播进行口语交际教学;如何在直播课中无法监督学生,如何更好地完成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如何调动网络课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等。在这个时间,大家基本交流的是关于平台具体的操作方法,或是如何通过平台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渐渐适应了这种上课模式,而逐渐渴望更多专家的引领和教学方法的改变,因此,这时的教研内容发生了改变:孙双金《找春天》观课;窦桂梅的古诗教学观摩;省级名师课观摩等等。因为年轻,缺乏教学经验,青年教师们更需要从这些课程中学到更多对教材的解读方法和名师对同一类课程的教学方法。可以说,这个教研内容,显示着老师们从教研的形式到内容的深入思考。

但是,事物具有两面性,“微教研”的“微”就胜在观点明确聚焦,形式灵活,内容精巧。而观摩课学习的问题是:1、没有明确提出教研的点,如是对读书方法的学习,或是对教师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等。2、时间过长。有时候一节大课甚至一个半小时,确实延误了教研时间,甚至有老师是快速浏览的,但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必定会丢失了许多细节上的闪光点。因此,根据教研内容,我有以下两点思考:1、明确教研聚焦点,如评价方式、读书指导、古诗理解等;2、截取一部分进行观摩。课程虽好,但快进必然如同兑水的咖啡,让味道减淡。因此,我们可以节选最突出或自己觉得最能体现教研聚焦点的一部分进行观摩,这样让老师们真正能如同品咖啡一样,细细品味琢磨。

校本教研的目的,就是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升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它来源于教学,而又服务于教学,两者紧密融合,才能让教研真正研之有用,研之有效。以上就是本人对近段时间网络“微教研”的几点思考。

转载请注明出处:教育信息网,如有疑问,请联系(913415906)。
本文地址:http://www.longmaoba.com/post/21883.html

添加回复: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