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学习随笔(1)——积极心态成就幸福教师(小语二班 中牟 王换娣)

作者:教育信息网 2020-04-26 浏览:516
导读: 今天我听了李月老师的《学习积极心理学,做幸福教师》的讲座。了解到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就是一切从“积极”出发,用积极视角发现和解读各种现象,用积极的内容和途径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用积极的过程诱发积极的情感体验,用积极的反馈强化积极的效果,用积极的态度塑造积极的人生。同一件事情,从不同的视角出发,跟不同的情...

今天我听了李月老师的《学习积极心理学,做幸福教师》的讲座。了解到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就是一切从“积极”出发,用积极视角发现和解读各种现象,用积极的内容和途径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用积极的过程诱发积极的情感体验,用积极的反馈强化积极的效果,用积极的态度塑造积极的人生。

同一件事情,从不同的视角出发,跟不同的情况相比,我们的感受和结果也不可能相同。两个口渴的人找到半杯水。乐观的人想:“啊,我终于找到水了!虽然眼下只有半杯水,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有良好的开端,我一定还能找到更多的水”于是他变得高兴起来。而苦恼的人则想:“怎么就只有这半杯水?就这半杯水有什么用?”一气之下他摔掉水杯,然后坐以待毙。所以,如果你想发现身边美好的事物,请用积极的视角去看待周围的一切。视角会影响我们的认知,从而影响我们的情绪和行为。

我们对事件的积极解读也会增加我们的幸福感。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个老太太有两个女儿,一个卖雨伞,一个卖扇子。老太太每天愁眉不展:晴天,担心开伞店的女儿的生意不好;雨天,担心开扇子店的女儿的衣服晒不干。有一天,有人劝导,老太太你好福气,下雨天,你开伞店的女儿生意好,该高兴;天气好,你女儿的扇子卖得好,也该高兴。对你来说,哪一天都是好日子呀。老太太想一想,也真是这样,心情顿觉好多了。可见,对同一件事从不同情况的解读和分析,我们的感受、乃至行为也是不一样的。

除此以外,对事件的解读与我们的归因有关。李月老师也举了几个生活中的例子。比如:丈夫回到家,看到妻子在打扫卫生。丈夫没有帮忙也没有说话径直走回房间。于是妻子就唠叨起来。对于这件事,乐观的人会认为妻子只是在丈夫没有帮忙打扫的时候才会唠叨埋怨;而悲观型的人则认为妻子总是对自己不满,总是唠叨着自己的缺点,并且喋喋不休。而站在妻子的角度,乐观型的人会认为丈夫是因为工作不顺心情不好才不说话,会谅解并且主动和丈夫沟通;而悲观型的人则会认为丈夫就是那样不友善不懂得分担,从而和丈夫恶语相向。所以,乐观型和悲观型对待同一件事的解释,以及所引发的情绪和行为都是不同的。

教师的积极心理和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息息相关。作为教师,工作千头万绪,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安全,事事都要操心,日复一日的重复忙碌,不免产生职业倦怠感。要想从繁琐的工作中获得幸福感,学习积极心理学,培养自己的积极心态,学会乐观地看问题,就显得尤其重要。

首先,作为教师要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不得不承认,有时候同一件事情发生在不同的学生身上,带给我们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比如,优等生违纪被扣分了,或许老师会一句批评就过去了;而班里学习较差的学生违纪被扣分了,或许老师就会认为学习不好就算了,还影响班级荣誉,进而联系到他的种种不良行为。因为教师习惯性以成绩为标准,把学生划分为优等生和学困生。教师对他们的情感和态度也会不自觉地发生改变,并把这种情感态度扩展到学习以外的领域,长期如此,学习差的学生,由于老师对自己冷漠的态度就会变得越来越没有自信。有时老师的一句话可能让学生终生受益,有时也可能由于老师一些不公正的做法会影响学生的性格,甚至影响学生的一生。因此,教师必须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在教育过程中要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如果每天都带着埋怨和“恨铁不成钢”的急躁心理,那么,你可能一辈子都只能做个辛苦的教书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学生就会在你的欣赏和鼓励中快乐成长,同时你也会感到快乐。

其次,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我们要学会发掘、欣赏他们的闪光点。学习吃力但是遵守纪律、上课有小动作但是热心助人、成绩差但是能歌善舞、上课不积极发言但是尊师友善、……只要我们换个视角,就会关注到学生所拥有的那“半杯水”,而不会只留意他“空了半杯子”。要知道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和赞赏,教师的一次点头、一个微笑、一句表场、一个爱抚的动作,就能赋予学生向上的信心和生长的力量。 欣赏犹如一盏高悬的明灯,不仅照亮学生,也照亮师者。只有我们心里充满阳光,眼里看到的就都是晴天。发现学生可爱的一面,发现学生懂事的一面,发现学生努力的一面,发现学生诚实的一面,用积极的视角去看学生和发生在学生身上的事件,只有这样,我们的每一天才不至于被埋怨和气愤所萦绕,才会在学生的进步和成长中收获育人的满满幸福。

再次,教师要在教学工作中学会创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教材吃透了,教法掌握了,如果只是按部就班,亦步亦趋,心甘情愿地重复昨天的故事,就会产生年年月月花相似的感觉,职业倦怠自然而然就应运而生。换个视角去看,虽然年年岁岁花相似,但是岁岁年年“材”不同。教师要因材施教,这个材,指的是教材、也指的是学生、教法。 即使是教过几遍的教材,也要重新思考,重新备课,针对不同学生采用不同方法。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的每一天的太阳都是新的,只有善于钻研、敢于创新、不断改变,才会在教学中谱写崭新的篇章,享受到创新带给工作的幸福。

最后,教师还要懂得享受生活。“不会休息的人就不会工作”。教师的工作繁琐、忙碌、辛苦。起早贪黑、披星戴月是对教师工作常态的描述;呕心沥血、任劳任怨是对老师工作精神的赞美。若只悲观地看到教师的辛勤劳累,幸福又从何而来?因此要善于做到劳逸结合,有张有弛,给自己以一定的休闲。上完课后,不要急于伏案工作,可以闭目养神,休息几分钟;下班后,不要把加班当做家常便饭,不要总是把工作带到家里去做,可以按时下班回家做顿美食,去公园散步,去广场跳舞,给自己的身心一次放松;趁着周末,给家里来一次大扫除,陪家人逛街游玩,给自己忙碌的身影放个假。老师的幸福不能仅仅从中性笔的教案、红色笔的批改中获得,还应拿起彩笔给生活涂满幸福的颜色。乐观地看待我们的职业,在孩子们身上学会简单的快乐,像孩子们一样保持童心,才会在工作中享受成功,在生活中享受幸福。

很多时候职业幸福是一种心态,有了积极的心态就有晴好的心情。有了晴好的心情,就能微笑面对生活,就能用心爱每一个学生,就能通过言传身教让学生接受引导和激励。当我们用积极的心态去关爱、宽容、尊重、信任学生并赢得学生的爱戴,我们的心中就会每天洋溢着源自做教师的幸福。

转载请注明出处:教育信息网,如有疑问,请联系(913415906)。
本文地址:http://www.longmaoba.com/post/21884.html

添加回复: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