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数字——“三”
登封市商埠街小学 韩晓培
“三过家门而不入”“三头六臂”“孟母三迁”“不孝有三”“只有再一再二,没有再三再四”“三足鼎立”……“三”——好像成了一种魔法的存在。在网课实施过程中,我也体会到数字三的奇妙之处。
今年的假期很漫长,但是也很有挑战性,因为在家里我们要居家备课。备课还好,可最棘手的问题是课程之后的作业验收,尤其是每天晚上作业的催交。
催交作业的第一周:小组合作
我采用的方法是小组长去催交作业。但是试行一周后,组长说有的组员不交,作业反复催,依然是不做。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有个组长居然因为组员作业上交不及时,质问了一下家长的教育方式,惹得家长找我告状。反复劝说,又找组长开会说了和家长的交流方式,再次召开全班会议,我们调整方案,第二周我要亲自上阵了。
催交作业的第二周:老师催交
晚上八点钟,作业数据已经统计出来了,我把结果放进了班级群小组群,一部分组长马上开始行动,很快作业就快上交完毕了,但是却有一个他的存在。于是,我给他打电话,说:“老师在等你的作业,你什么时候能把作业上传?”孩子陈列了一堆的理由,所幸,十点十二,我看到了他的作业。
第二天晚上统计完之后,依然有他,于是我又打电话,接电话的是妈妈,妈妈说马上上传。九点五十,我看到了他的作业。
第三天晚上查作业,还是他,我耐着性子等到了九点半,眼看无望,只好又拿起了电话。这听的依然是妈妈,但是没等我开口,妈妈就先说话了:“对不起韩老师,实在是对不起,今天已经是第三次让您打电话了。我也感觉很不好意思……”我体会到了妈妈的苦心,只是说已经很晚了,如果孩子实在做不完,就让他休息吧。电话挂断了,十点二十,我看到了上传的作业。
到了周四,不用统计,我认为肯定还有他。可是——没有。
催交作业的第N周:不用催交
……因为已经交齐
奇妙的数字“三”——就这样在班级里产生了。
是啊,人与人之间最难得的是互相的体谅。我很幸运,遇到了一群能体谅我的家长。
转载请注明出处:教育信息网,如有疑问,请联系(913415906)。
本文地址:http://www.longmaoba.com/post/21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