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如果父母只关注子女的身体成长,不关注子女的精神成长,那就是只有养而无育,就是没有尽到做父母的责任。同样,学生在学校中的成长,既是知识能力的,又是思想道德的,教师如果只关注学生的知识能力发展,不关注学生的思想道德成长,就是没有完成做教师的使命。教师这个岗位,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谋生岗位,一旦站到这个岗位上,就是代表社会、代表国家,甚至是代表人类承担引导年轻一代知识能力与思想道德发展的神圣使命。
使命的达成,取决于能力。一个教师,如果没有德育能力,就无法达成引导年轻一代思想道德发展这一使命。应该充分承认,广大教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努力奉献,但也不能否认,教师的德育能力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一方面,职前教育、在职教育中重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轻思想道德教育方法与能力的倾向长期存在并有恶化的趋势;另一方面,教育中的考试竞争愈益激烈,导致很多学校只重视教师抓升学考试的能力,不重视教师的心理教育能力、德育能力。这次危害世界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给广大学生带来的道德困惑、道德挑战前所未有,对一线教师的德育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遗憾的是,很多地方并没有注意这一新要求,注意力还是放在督促教师如何做好线上文化知识教学上。
教师德育能力如此重要,而现实又并非理想,那么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如何提升教师的德育能力?德育能力是教师个人实现教师之使命的保障,但我们却不能将教师德育能力提升的责任完全压到教师个人身上。提升教师德育能力首先是国家和社会的责任,需要国家和社会在教师的职前与在职教育中给予其德育能力提升以充分的重视和专业化的培养。我们知道,教师的职前教育开有“教师职业道德”(师德)一类的课。“教师职业道德”及相关课程所取得的成绩虽然不容否认,但需要站在提升教师德育能力的高度进行反思与检视。从提升德育能力的需要来看,“教师职业道德”一方面失之于窄,即只是静态地看待教师这个职业所需要遵循的伦理道德,对教师德育能力的关注不够;另一方面内容抽象,未能起到打动未来教师道德心灵的作用,需要吸收整个教育理论界关于教师德育能力方面的研究成果,提升这门课的专业水准,以期在未来教师的德育能力培养上真正起到专业引领作用。
广大教师的在职教育也需要站在提升德育能力的高度进行改革。如今的教师在职教育,学科性强,多是基于学科教学能力提升的,德育能力提升的专项培育与研修相对较少。应该探索、实施基于教师实际德育经验的德育能力提升研修项目与课程,将广大教师在实际工作中的经验、体会与创新进行总结、挖掘、完善、推广。德育是实践活动,来自一线的创意、创新才是接地气的智慧,如果不能得到挖掘和完善以使更多教师受益,实在是巨大的损失、巨大的遗憾。
教师德育能力的提升也来自教师的自我修炼。教师是肩负特殊使命的人,不能只将教师岗位当作一种谋生手段,只是“干一份活儿”。我们常说,一个教师所能达到的高度最终就是其做人的高度。这话的深刻性在于,教师的教育、教学不能与做人割裂开来,而应与做人融合起来成就一种“教育人生”。从提升德育能力的需要出发,“教育人生”还不够。虽然教师自身品德与做人境界本身就是德育能力的一种形式,本身就能对学生产生深刻影响,但单靠自身品德的自在影响还没有达到德育自觉的高度。比如,一个教师可能自身品德过硬,但依然存在着道德素养、道德视野不足的问题,看不出学校日常活动中的道德问题,也就不能由此展开德育引导,白白浪费了德育时机。因此,教师的自我修炼,既包括品德修炼,也包括道德素养修炼与德育能力修炼。
本文来源于《中国教育学刊》2020年第六期,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作分享交流用。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载请注明出处:教育信息网,如有疑问,请联系(913415906)。
本文地址:http://www.longmaoba.com/post/22050.html